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实施标准食品溯源体系

时间:2016-06-29 23:03 | 作者: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不断暴露出来的食品生产、销售中肆意造假、有害污染等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危害民众的生命健康。为此,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新《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国家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保证食品可追溯。”新法从国家层面提出了建立食品全程追溯制度,对食品安全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虽然市场上早已有带追溯码的食品,可要吃到真正可溯源的食品并不那么容易。记者调查发现,各地食品溯源体系标准不一,由企业自建的食品溯源平台缺乏监管,变相衍生出了借助溯源码鱼目混珠、以次充好的乱象。有的食品张冠李戴,乱贴追溯码;部分原产地品牌的溯源码,变成了企业的牟利工具;消费者能查到的溯源信息也是参差不齐。

  建立食品追溯体系目的是规范食品安全生产销售流程,提高食品信息透明度,但是,食品溯源乱象却成为另一项安全隐患,缺乏监管的食品溯源制度反而降低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构建一个公开透明、统一标准的溯源平台有助改善以上问题。

  实施标准的食品溯源体系

  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在打造物联网标识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在食品溯源方面特别加大建设力度,在已有的物联网标识溯源系统中优化设置,积极实施完整的食品质量溯源体系,促进政府、企业、消费者的信息互通共享,也在统一溯源体系标准中不断努力。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具备以下特点:

  1、权威性

  出现食品溯源乱象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溯源平台缺乏监管和规范。溯源平台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企业自建类;公共建设平台(第三方技术商开发平台);政府组建平台。企业自建类和公共建设平台均从企业利益出发搭建和维护,不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

  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属于国家级平台,是国家发改委于2013年5月正式批复的物联网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平台,具有权威性。平台以“食品质量安全信息溯源”作为重点标识服务项目之一,联合地方食药监局等政府机构建立产品从原材料--生产加工--产品--物流--销售等全过程的认证、跟踪、监控服务体系,采用二维码、RFID等设备,以标识码为信息载体,实现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数据相连、资源共享,确保正规产品的信息透明,有效解决信息失真、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企业产品信息接入平台后,需经过严格审核,并且不能随意篡改,得到平台认证的企业,可独家获取平台根据产品溯源标识收集到的相关数据,共同推进食品溯源生态链建设,为中国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2、技术性

  一码溯源

  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食品溯源体系采用一码全程溯源方案,解决食品生产、运输、销售各环节信息管理模式或架构不同而造成断链,无法互联互通,做不到从生产到销售全程覆盖的问题。一码溯源减少了信息传输的人工干预环节,所有溯源资料均可在统一系统上跟踪查询、责任到人,确保食品溯源信息真实可靠。

  异构标识识别、转换

  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在食品溯源方面主要采用异构标识识别、转换技术,通过算法进行异构标识匹配,识别不同标识所对应的类型,然后将非URI形式的物联网标识转化为URI形式的标识,从而实现食品信息的搜索、查询、数据记录与应用。食品企业接入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能直接使用该技术,无须自建溯源系统,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有效促进企业开展食品溯源工作。

  3、联合第三方检验机构 双重保障食品溯源监管

  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除了联合地方食药监局之外,还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食品安全溯源中心达成战略同盟,共促食品溯源体系发展。

  双平台具有权威性、高兼容性和延展性,能整合企业与政府的食品溯源相关信息,面向全国食品生产和含进出口在内的食品经营企业,实现产品追溯、防伪及监管。对消费者而言,通过标识编码可在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上查询到经由中国检验认证集团认证通过的食品,达到溯源信息“双保险”。

  目前,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已与多家知名企业在食品溯源领域实现了战略合作,并且取得一定成效。江苏省淮安市近70家食品企业加入了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食品溯源体系;跨境商品例如“出前一丁”方便面、德拉达爆米花等通过将食品溯源信息与国家物联网标识平台对接实现一码溯源;电商网站世界婴童网选择加入国家物联网标识平台溯源体系增强品牌影响力。

  未来,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将会创新技术、规范标准、接入更多相关监管部门,在食品溯源领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