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商贸,今天的临沂人有着前所未有的热情。从20年前的卖豆腐都羞于张口,到今天的人人言商,临沂聚集了巨大的商气、人气。特别是随着澳龙、香江、华药、立晨、鲁信等几大国际物流项目的落户,一个新的现代物流城隐隐在望。
如果说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建设应先行的话,那么在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现代物流应先行。良好的物流基础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成为进行大工业生产的先决条件。与济宁等六市相比,目前我市经济方面的突出特色就是商贸和现代物流业。
市场挑战来自四方
走进淄博市,“南有浙江义乌,北有淄博义乌”的大幅广告牌随处可见。“淄博义乌”指的是投资9.6亿元的淄博义乌小商品城。借助义乌商人在全国各地的“市场网”,“淄博义乌”欲发展成为“立足鲁中、面向全省、辐射全国、逐步走向世界”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老工业基地淄博近年来狠抓“环境立市”,痛下决心放弃了一大批高污染、高耗能的工业项目,下大力气抓了城市软硬环境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为大工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撑便是其中重要一环。目前,淄博市在建的投资过亿元的商业项目有36处,其中投资过10亿元的专业市场群2处,特别是在化工原材料和陶瓷建材产品方面优势明显。为进一步对外推介自己的陶瓷,淄博市还建设了中国陶瓷馆,连续多年举办了国际陶瓷博览会。
滨州、济南、济宁的市场和物流城建设也是如火如荼,徐州、盐城、枣庄等市的批发市场也都颇具规模。我市批发市场正面临市场辐射半径缩小、流通渠道被悄然截流、市场经营额逐渐萎缩的严峻形势,物流优势地位受到了威胁。
物流优势依然明显
有压力但切不可妄自菲薄。目前我市批发市场的改造提升和现代物流中心的建设正在稳步推进。通观六市,我市的物流优势依然明显。
在全国,我们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最长的地级市,还有交易量最大的工业品批发市场;在华东,我们有吞吐量增幅最大的飞机场;在山东,临沂的货币回笼额最大、回笼速度最快,移动电话用户最多,新华书店图书销售量最大。这些临沂“之最”正是我们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势。
首先是良好的市场基础。从几十个露天摊位,到“卖天下货、买天下货”的批发市场群,临沂人已把一个小商品集市办成了鲁苏豫皖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重要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中心,为推进流通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内在的动力。这是临沂发展现代物流的最大优势。在产生亿万财富的同时,商贸业的发展也洗礼了人们的头脑,带来了自主经营的思想。
其次是交通区位优势。临沂处于京沪线中点,东临青岛、日照、岚山、连云港四大港口,属港口运输的辐射带动区,区位优势明显;临沂交通便利,已形成海上、空中、公路、铁路相衔接的立体网络。
最为重要的是,市委、市政府对物流业发展的宏观把握和对现代物流业的大力推进。市委、市政府一直把现代物流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和改造提升批发市场并重的方针, 并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有所倾斜,着力引进大的现代物流项目,大力推进我市由传统商贸大市向现代物流强市的转变提升。
园区建设刻不容缓
自去年底,澳龙、香江、华药、鲁信、立晨等大型现代物流项目先后落户我市并开工建设,由此吹响了我市向现代物流业挺进的号角。应该说,我市的现代物流建设已经拉开了帷幕。批发市场的先发优势失去以后,我们及时进行了转型,在新一轮现代物流发展中再领潮流。
当前,仍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坚决改造大市场。调动市场投资主体的积极性,整合力量,形成拳头,对现有市场进行改造和提升,增强市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巩固和提高临沂批发市场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商品配送、授权经营、代理制等现代经营方式,培育大型连锁企业,都是改造市场的最有效方式和手段。
另一方面,坚决推进现代物流园区建设。一是在临沂城西部集中力量搞好澳龙国际物流城、香江商贸城、华药商贸物流园等现代物流园区的建设;二是在临沂城东部搞好鲁信物流城、立晨国际国内物流中心等现代物流园区的建设。通过仓储、配载、公共保税和专业的市场分工,通过大市场、大仓储、大流通、大信息、大配送的运作,实现国际国内物流在临沂的集散,改善临沂的投资环境,为进一步招商引资和大工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