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出事的竟然是快捷,大家都以为,第一个倒闭的会是优速。”关于快捷快递(快捷)近期引发的种种事端,一位二线快递人士如此描述。
快捷现在面临的局面是,在与申通快递(申通)合作破裂后,全网停运,多番再重组失败。在快捷位于上海青浦区总部,人去楼空,多位高管办公室,只余下待签字的离职证明,留守员工面对的,是多位讨债者,以及,遗留在快捷总部中转仓库上的申通标志牌。
在快捷总部3公里外的另一头,优速快递(优速)又是另一番景象。为了安置扩招的IT部门,优速新租了一栋办公楼。
变化来得有些快。在2015年,快捷年增长幅度为171.92%,那时,优速决策层考虑的是转型难题。“当时,部分投资人就觉得,快递公司除了通达、顺丰基本上没希望了。”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专访时,优速董事长余联兵并不讳言那时的状况。
优速现阶段的转型,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在2015年9月后的聚焦大包裹战略,资本也是重要推手。2016年6月,优速完成A轮近3亿融资,投资方包括钟鼎创投、嘉里物流等。2017年1月,优速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为普洛斯投资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中银投。现在,优速B轮融资呼之欲出,“估值涨了不少。”余联兵称。他准备把新融资花在扩张上。
硬币另一面,则是在去年,优速依旧亏损。虽然今年有望盈利,优速面临的状况是,老对手德邦股份(德邦)再发力大包裹,“通达系”、顺丰进军快运市场,前后伏击下,网络覆盖相对弱势的优速,压力重重。
“顺丰、通达系都在做大包裹,在网络、人力、运力上都容易盖帽优速,在C端市场,优速的品牌接受度和市场占有率难以追上通达系。”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如此分析。
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也认为,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资本愈加重要,随着一线快递上市,二线快递突围愈发艰难。
优速面临的另一重挑战是电商流量的相对弱势。据贝恩预测, 目前渗透率较低的大家电、家装等品类到2020 年电商渠道渗透率将分别达到55%、25%。受益于大件电商渗透率提升,快运市场5-30kg 增速将达到25%,居所有公斤段之首,30-100kg公斤段增速将达到20%,5-100kg产品应是布局快运重点。
但优速在流量入口相对弱势,“通达系”在阿里巴巴(阿里)生态内占据优势,京东、苏宁以自建物流为主。
获资本青睐的优速,在前后夹击市场环境中,开启自己的突围。
大包裹
相对优速,很长时间内,业内更看好快捷。
2013年初,吴传龙收购重组快捷,并亲任董事长。作为“桐庐帮”重要成员,他曾为申通、中通快递(中通)重要股东,为了入股快捷,吴传龙选择出售上市前的两家快递巨头股份。据国家邮政局旗下《中国邮政快递报》2014年报道,吴传龙斥资近5亿元,以解决快捷运营问题。
2015年6月,快捷搬入上海青蒲区的新总部,总面积近100亩、建筑面积达5万平米,有快捷员工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该总部成本接近亿元,且开业时,“通达系”创始人均亲自出席。“如果快捷不是这么迅速出事,桐庐帮一定会拯救快捷。”前述员工说。
优速则完全是另一番局面。2009年末,余联兵自筹了一笔钱,加上别的资金,再拉上股东,以几千万元完成了优速的起网。
在快捷高速运转的2015年,优速陷入集体性反思。除去2012年盈利外,优速在2013—2014年连续性亏损,决策层到了不得不去复盘的地步。在2015年9月,优速确定了向大包裹转型的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优速转型同期,“通达系”依旧在高速增长路上,优速不得不转型,实质上,错过了淘宝带来的快递风口。
“我们是在2013年5月跟当时的淘宝进行合作,但优速实际上还是做商家起家的公司,重点在B2B,这个期间也在融合,做了两年多,在2015年的时候,我们就觉得做起来就比较吃力。第一,网络的覆盖部分没有通达系高,第二个问题,是商业件跟电商件之间的冲突,员工有的愿意做有的不愿意做。”余联兵道。
“内部冲突”,短期看是利润率的问题,长远看,是优速对自己的定位及出路。在当时,淘宝件已陷入价格战,商务件利润相对较高,那时,优速已处于亏损期。“有的想进(电商)有的想退(电商),所以,这一进一退之间就形成了掣肘,我们在2015年开始,就在寻求竞争因素的出路,经过近十个月左右的时间,探讨出转型大包裹的定位,因为商业件特别是工厂件起家的公司,或者说到门店配送的这些公司,相对电商小包裹它的货物是比较大的。”余联兵如此解释大包裹逻辑。
优速恰巧踩到了风口上。东北证券研报认为,受益于宏观经济稳定增长,部分整车需求向零担转化;同时,基于消费升级下的电子商务发展,B2C 电商大件包裹(即小件零担,如家电、家居)的零担快运需求增长。经测算,到2020年,零担快运市场份额在公路货运中的占比将达30%,达到2万亿级别,2016-2020年年均复合增速达14.4%。
徐勇也向记者分析,零担快递化是大趋势,“优速定位比较精准,中型快递专业化才是出路。”
优速获得局部胜利。据快递官方公布去年“双十一”,全网货量实现15300吨,相较于去年的11000吨,同比增长40%。
3月18日,优速乘势推出“330限时达”产品,在北、上、广等29个城市推出单票3-30公斤的大包裹门到门快递产品,承诺时效,限时未达者,运费最高全退还等服务。截止目前,优速已经开通了69个限时达覆盖区域。
资本局
业内共识是,快递竞争已成为资本战,余联兵显然找到了伯乐。
首先登场的是钟鼎创投合伙人董中浪。钟鼎创投(钟鼎)成立于2009年,专注于物流&供应链、电商O2O领域的投资,投资案例包括德邦物流等,其投资人包括腾讯、京东、国开金融等。值得一提的是,钟鼎创投投委会主席梅志明为普洛斯(GLP)创始人兼CEO,普洛斯是亚洲最大的物流设施提供商,市值超过130亿美金。
余联兵透露,其于2015年4月与董中浪在北京相识,随后,董中浪深度参与了优速“大包裹”定位。“我们也跟董总不下二十余次的探讨请教,他认为,大包裹未来一定会形成另一片蓝海,所以,也在钟鼎内部进行了多次磋商。”
基于与董中浪的深度认同,钟鼎入局显得自然。2016年6月15日,优速A轮融资落定,投资方为钟鼎创投、嘉里物流(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福建省拓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其中,嘉里也是由钟鼎引荐。
另一头,钟鼎方面对于入局优速,也存在着种种争论。关键点还是当时优速的规模过小。“当时他们(投资人)就觉得,快递公司除了通达、顺丰基本上没希望了,但是包括董中浪及尹军平在内的投资人认为,另外一条路线还是很有希望,经过几个月的探讨碰撞,也给了我们一些很好的建议。”余联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