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高烧不退”,科技助力降本增效

2018-07-25 15:00

  7月5日,天津的消费者小黄在网上订了一箱海南的厚利荔枝,只过了两天,一箱带着未化冰袋的荔枝就送到了他手中,荔枝新鲜却极少损耗。得益于冷链物流的发展,炎炎夏日,消费者不用出门,便可以享用到新鲜的水果、蔬菜、生鲜产品甚至冰淇淋。

  高温时节,冷链物流如何经受“烤”验,帮助吃货们实现“吃遍全球”的梦想?近日记者进行了调查。

  A、冷链物流“高烧不退”

  “这些进口提子,很新鲜。”7月5日,天津市小海地附近的大润发超市内,市民周女士将刚买的水果放入购物车里。该超市负责人告诉记者,入夏以来,超市内冷藏与冷冻区的面积不断增加,“通过冷链物流运输的食品年增幅达到15%,夏季冷链配送的食品更受欢迎。”

  冷链物流是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的一项系统工程。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上升,冷链食品需求大大增加,未来冷链行业发展前景可期。

  根据发达国家发展经验,当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的时候,社会对冷链物流的需求量会明显增加,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突破了8000美元,冷链物流的需求正处于迸发期。

  生鲜电商的迅猛发展也加快了冷链物流前进的步伐。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数据显示,近几年,中国生鲜行业狂飙突进式的增长,2013年生鲜电商的交易额为127亿元,2014年就翻倍增长到275亿元,2016年交易额更是达到871亿元,同比增长75.28%,预计到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1950亿元。

  随着市场需求的急剧扩张,冷链物流“高烧不退”,成为国家重点扶持领域。2010年,《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冷链物流首次被提升到国家高度,此后,“农产品冷链物流”连续七年被列入中央一号文件。2017年更是我国物流与供应链发展的政策年,《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相继出台,冷链物流作为关系食品安全与民生保障的重要抓手被重点提及,冷链物流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期。

  2018年4月,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8个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主要目的是通过城市试点和企业试点,在若干关系国计民生、消费升级和战略新兴的重点产业,推动形成创新引领、协同发展、产融结合、供需匹配、优质高效、绿色低碳、全球布局的产业供应链体系。

  商务部市场建设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动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是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和《物流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目前,全国有31个试点城市和285家试点企业参与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在农产品冷链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信息化、集约化、构建全程农产品冷链流通链条等5个方面形成了17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B、高科技助力提质保鲜

  随着生鲜电商、新零售的发展,冷链物流订单碎片化趋势明显,如何依靠“高科技”,让消费者“吃得放心”?许多企业进行了有益探索。

  京东生鲜冷链日均仓库订单处理能力达100万件,目前京东物流在全国建立了10多个生鲜冷库,覆盖深冷、冷冻、冷藏和控温四个温层,实现了零下30度至常温层的全温层覆盖,以满足不同品类的个性化存储需求。为了保证全程冷链不间断,从商品入库、存储,一直到消费者手中的每一个环节,京东生鲜冷链均可实现24小时实时全温层及温湿度监控,确保商品在仓储、运输、配送环节的温度可控、时效可控、品质可控,以最好的状态和口感送达至消费者。

  京东的老“对手”苏宁也频频发力。继2月份铺开8个冷链仓,覆盖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成都、沈阳、西安及周边城市之后,今年5月,杭州、重庆、深圳、济南、武汉、合肥、福州7个冷链仓也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这15个仓库将覆盖150个城市。到6月底,苏宁继续新增徐州、天津两大冷链仓,这样一来,苏宁物流全国冷链仓将达到17座,真正做到用户餐桌上各类生鲜的新鲜速达。

  小企业则从细分领域入手。广东某水产公司自主研发低温暂养、活鱼包装、纯氧配送等专利技术,从塘头到市场,采用逐级降温和智能温控技术,在运输过程中让活鱼处于半冬眠状态,全程无需换水,做到全程封闭温控管理,实现“南鱼北运”产业化发展。在不添加任何药物的情况下,确保鱼类从广东到北京存活率达99%以上,让消费者吃上真正放心新鲜的活鱼。

  吃到当天采摘的新鲜荔枝也不成问题。广州某果菜保鲜公司依托全程农产品冷链流通技术,包装当天采收的荔枝后,送恒温车间降温及保鲜处理,令果内温度降至5℃,随后称重装箱继续放置冷库降温后装运冷柜,并通过全程监控保证货柜运输全程保持在0℃至2℃,直到抵达目的地开柜。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为冷链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很多物流企业以往采用人工操作为主,在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第一步就是采用条码以及RFID技术的采集设备,来提升其运作效率。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冷链生鲜食品行业。

  天天扫的二维码,现在也可以用来查温度了。

  宁夏一家公司已经在所有产品包装上贴上自动生成的二维码,客户拿出手机,就可以查询产品冷藏仓储运输全过程中应用的标准、产品温度、出入库日期等信息。除了二维码,冷链物流监控体系还有大招。

  据了解,农产品冷链物流透明化管理系统在产品分拣、包装、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实现温度全程监控,保障冷链物流不断链。他们将冷库温度监控预警子系统、GPS温度监控跟踪子系统整合在一起,与客户系统对接,客户就能通过网站、手机客户端查询系统数据。比如,烟台一家公司就整合了公司商流信息以及物流信息平台,建立了完善的温度记录及追踪体系。

  此外,冷链流通技术及运输模式也有创新,火车成了运输新鲜农产品的得力工具。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