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迅速发展至今,电商物流已成关键一环。而在农村电商发展中,仓配物流已经成为制约农产品上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为农产品流通的主力军,供销合作社被赋予打造农村电商“国家队”的重任,也深刻认识到物流建设在电商特别是农村电商发展中的重要性,并在县、乡、村三级城乡物流、城区零售配送、生鲜冷链等方面不断试错,探索出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X+1”衍生短半径配送系统
“X+1”模式,即将日用消费品、农资、农副产品、再生资源等X项供销合作社传统业务进行电商化,并整合一项快递业务,构建县、乡、村电商配送体系。
其中,“+1”物流模块是指县、乡、村快递统一分拣配送体系,旨在搭建农村版‘菜鸟物流’,打通多家物流快递企业,实现一个终端呈现多家物流快递数据和快递揽件派送中转职能,解决农村快递‘最后一公里’覆盖率低和送达效率低等问题,以此激活县、乡、村至少60%以上服务网点。
相较过去,“X+1”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突破。
比如,针对传统商贸流通模式存在库存混乱、物流分散、效率低下、人工成本高等瓶颈,“X+1”模式对商贸流通各环节进行优化整合,提升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预计能提升县域商贸流通资金周转率20%以上、降低县乡村商贸配送成本15%以上、降低网点库存滞销率15%、减少过期产品流出率3%左右。
再比如,针对商品流、物流过于分散的瓶颈,“X+1”模式将县级运营中心、分拣配送中心、县乡村服务站与X项业务进行连接,整合原来各自为战的配送车、人、仓,使多种商品流、物流共享人、车、仓的统一配送体系,避免重复配送,节省70%—80%的运力,提升了运输效率。而针对县域农村电商建设涵盖的电商产业园、仓储配送中心、服务网点等硬件设施投入,在实际交付后却出现硬件设施与业务脱节,陷入“闲置不用、门面表象”的资源浪费局面,“X+1”模式的植入将激活硬件设施的实际使用。以服务网点为例,网点可充当合伙人的角色,发挥中转提货、分拣分配、客户拓展等职能,实现硬件软件与业务三合一。
目前,“X+1”模式衍生了短半径同城配送体系,开展了新零售同城配送、生鲜电商同城配送、烟花爆竹管理平台、农资电商同城配送业务等。
供销云仓领跑新生态
2018年,根据全国供销e家发展战略,供销e家将“供销云仓”概念融入“X+1”模式,以硬件设施,包括电商产业孵化园、大宗货物仓储物流中心、农副产品冷库及零常分拣初加工中心、末端快递统仓统配中心、农资仓储调拨中心、再生资源处理中心等建设为载体,以“互联网+农村电商+大数据采集”为技术研发准则,搭建连通城乡、服务“三农”的智慧服务平台,改善X项业务城乡流通环境,提升流通效率。
据了解,“供销云仓”是一种共享云仓平台,以共享经济模式,为电商与物流资源进行赋能,建立起覆盖一定区域的仓配服务体系。基于中央运营协同管理平台,通过全国供销e家的运营模式,将仓与客户连接起来,打造扁平快速化的供应链体系,实现物流行业成本、效率、体验的再升级。
在推行“X+1”模式试点落地过程中,通过一系列自主研发,供销云仓发挥了积极作用,并赋予平台本地化特色——具备了用户数据抓取、价格差异化、监控市场动态、优化配送路线、数据分析预测等核心功能,在试点过程中成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