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8月31日首趟“南宁—钦州—唐山”多式联运班列的顺利发车,多式联运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作为物流降本增效的重要突破口,多式联运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猛。据统计,2017年我国多式联运量为13.68亿吨,占全社会货运量2.9%,2020年达到30多亿吨,占全社会货运量超过6%。尽管如此,相比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目前我国多式联运的发展还比较落后,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多式联运是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转运的复合运输;相比于单一的运输方式,物流运输环节更多,更为复杂。信息协同差、数字化程度低导致的物流信息衔接不畅、共享不足,在途管控弱,单据多、流转周期长,财务结算复杂,资金流通不畅等问题,都正严重阻碍我国多式联运的发展。
物流源深入研究我国多式联运的发展现状和痛点,基于大数据、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前沿科技,依托IoT智能设备,打造物流信息化、数字化方案,实现物流、信息流、证据流、资金流、票据流的融会贯通,为多式联运的快速发展提供助力。
多种运输方式转换信息流不畅
物流源实现物流信息高效协同
多式联运涉及到公、铁、水、空等运输方式的多次转换,一旦在某一环节或中转后物流信息衔接不畅,共享不足,形成信息壁垒和传播孤岛将严重影响运输效率、提高物流成本。
物流源打造物流高效信息协同平台,实现不同运输方式之间信息的线上衔接,高效稳定流通,打破信息流通壁垒;同时实现多式联运各主体企业间物流订单从签约、下单、在途管控到签收、对账、结算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实时交互,互联互通。
设想一下,多式联运中,通过物流源,物流信息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各主体企业间,快速传输、实时共享,不用再花时间和人力去沟通、确认,企业实时对庞大的物流信息实现全面掌控,即节省了成本,也保证了物流的畅通,提高了运行效率。
铁、水、空转换,在途缺乏有效追踪手段
物流源无缝对接,实现运输全程在途可视化
多式联运是复合运输,转换铁、水、空运输后,由于缺乏有效的追踪手段和技术,极易失去对货物的追踪,因此,通常很难获取货物完整的实时在途轨迹和信息,相关主体企业也将失去对货物完整运输链的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