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来看一下亿帆医药这家上市公司,这是一家在深交所上市的,主要生产和经营大分子生物药、高端化药及特色中药的公司,总部位于杭州。
在我的记忆中,没有使用过该公司的产品,为此专门去查看了其官网的产品图片,基本确信了这一点,其产品的普及程度可能并不太高,知名度只能算一般。
我们看其气泡图,从2017年开始,气泡的大小差异不大,2021年以中等气泡位于图中最下侧偏左的位置,差不多就掉到了左下角的最差表现位置了。
从2016年开始,亿帆医药营收的增长就在减速,虽然有2019年的反弹,但也才增长12%,再也回不到以前的20%以上的水平。在疫情下的2020年还是保持着4.1%的低速增长,但2021年却下跌了18.4%,差不多跌至4年前的水平了。
净利润的表现在2016、2017年两次接近翻倍的增长以后,开始了经常性波动,虽然有涨有跌,但再也恢复不到2017年的高点,在2021年更是跌至2.8亿元,已经不足2017年的零头了。
由于亿帆医药近两年公布的产品结构略有差异,我们进行了一定的合并,可能会带来一些误差。其主要有医药产品、医药服务和原料药等产品,2021年其结构变化还是挺大的,主要是医药产品的占比大幅上升,其他产品的占比下降,特别是原料药的占比下降明显。
原料药和医药服务下降幅度都超过了四成,这是其营收下降的主要方面;虽然其国内的销售额也是下降的,并降幅仅为7.9%,但国外市场的下降更大,降幅达到了38.1%。
这导致国外市场由原来占比超三分之一,降为四分之一强的水平,国外市场的萎缩是其困局的主要原因所在。
从2017年开始,其毛利率开始下降,虽然有过反弹,但效果并不明显。2021年已跌至41.5%,四年累计下跌了15.7个百分点,比2020年下跌了5.4个百分点。
其净资产收益率最高时达到了27.9%,近几年都超过10%,还算经营得不错,但2021年已经跌至3.3%的水平,辛苦搞一年,跟存个定期的收益差不多,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其第一大产品和第二大产品的毛利率都是上升的,下降的主要是第三大产品,原料药方面,其下降幅度达30多个百分点,从暴利变成了正常水平;分市场来看,国外市场的下降最猛,国内市场反而是上升的。
也就是说其原料药和国外市场是营收和毛利都在暴降。是收入下降导致了毛利率下降,还是毛利率下降后有意控制销售量,都不重要了,总之是最肥的肥肉已经没有了,以后要有长期啃骨头的打算了。
其还公布了直销和经销模式的营收增减及毛利率情况,直销是其营收下降和毛利率下降的主要所在。
有朋友可能要说,41.5%的毛利率已经很高了,为何业绩下降这么明显呢?我们就必须看一下其成本费用的构成和占营收比的情况。
营业成本占营收比上升了5个百分点,总成本占比却上升了12.7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营收下降带来了“杠杆”的反作用,导致期间费用等占营收比明显上升。
几乎每一项期间费用占营收比都是上升的,特别是销售费用已经占比20.2%,一半以上的毛利就被其“吃”掉了。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也有明显上升,但研发费用却被无情地砍掉了一些。
研发费用下降了四成,看来为了维持着还过得去的净利润,亿帆医药已经有些顾不上未来的情况了,毕竟先稳住现在的跌势更重要,短期内怎么提升销售额?靠营销是立竿见影的。于是销售费用在营收下降的情况下还增长了26.9%,但效果我们已经看到了,竿是立了,影却没见到。
其现金流量表现还不错,虽然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明显下降,结合着净利润的下降,也算正常表现。这已经不足以支撑其投资活动的需求,所以还得净融资2.2亿元来补充。
其长期资产确实有所增长,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方面有部分转换,应该是部分在建项目已经完工。我们同时也看到,其主要长期资产的质量不是很高,27.4亿元的商誉和24.3亿元的开发支出,这些资产的质量大家心里有数。看着其开发支出近年来明显增长,在实际中,这方面和研发费用是不太好分清的,其资本化研发投入占研发投入的比例高达63.59%,同比上升了3.58个百分点,会不会存在通过放宽资本化的比例来增加盈利,我确实没有证据,不敢瞎猜。
其长期盈利,除了经营非常激进的团队以外,短期偿债能力一般不会有什么大问题,虽然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有所下降,但仍然相当安全。
占比37.2%的流动资产都是货币资金,然后是占比30.3%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第三大流动资产是存货,其他流动资产占比不足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