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年的努力,中远物流将在今年年底完成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部署。我们在海外业务的发展主要是基于这样几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伴随核心客户走出国门,这与跨国公司到中国来发展是同样的路径。中远物流所服务的本土特大型企业在最近的几年中,加快了自身国际化发展步伐,他们很乐意与我们一起到海外去,所以我们在海外的公司大概有500多名海外员工就是基于这么一个准则,在海外为中国的企业提供服务。我在两周前在柏林参加德国的物流年会做演讲的时候,下面有一个德国朋友提了一个问题,他说增加海外市场投入的目的是什么,确实我们承认中国的企业到海外市场与海外同行分享成果,或者说来与海外同行竞争当地的市场,我认为我们的能力还不具备,这可能是五年十年以后的事,在海外为中国的企业提供服务,我回答说这是与德国的新科讯到中国来同样的模式,这种模式是可以复制的,而且时间将证明这个模式是正确的,成功伴随核心客户走出国门是中远物流的一个基础内容。第二个模式是直接投资建立国际网络,选择地理中心或贸易门户进行直接投资,在目标领域进行市场拓展,建立国际化的服务网络。第三个模式是收购,收购对中国物流企业来说不是最直接的问题,但以后有可能带来运作上的问题。我们也谈过一些在欧洲的收购项目,但是最终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和其他的一些问题,最终都没有成功,所以说我们目前已经减少在海外进行资本的收购和扩张。第四种模式是和海外的同行结成联盟,寻求共赢来为我们服务。这条路我们尝试过但是很危险,确实说中国的物流企业,要站起来和海外的巨人寻求一种共赢的模式,而且要长久形成这种模式,我认为理论上可行,实际上很难做到,确实我们还比较弱小。第五种模式是直接地参与国际竞标,这几年来,中远物流海外的收入,大概占整个公司收入的35%到40%,这些项目无论从项目的规模还是对物流企业的能力要求,要远远好于在中国本土市场上的任何一种。在海内外市场上,中外物流企业之间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应该说是各有所长,同时也各有弱点,中国的物流企业有本土文化的优势,有本土的资源优势,以及本土其它的客观优势,中国物流市场完全开发的今天,我想我们今是用不着担忧在这场竞争中我们会是输家,在中国的市场上我们可以寻求合作寻求共赢。中远物流在海外市场的发展,国际化的发展,我们归纳起来是围绕着三条路进行。第一条是陪着中国的客户到海外去,第二条是在海外直接投资设立分公司,第三条是直接参与大的项目在海外的招标及与跨国公司来共同为这些海外的业务提供服务。
目前为止我们正在进一步加快中远物流海外分公司的建设,到今年年底,我们在海外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将设立17家分公司,这些分公司由我们中国的员工到海外负责,然后聘请海外的员工负责操作。这些回报可能数倍于我们中国本土市场上的投资回报,我们在海外设立的分公司运营两年来,最高的公司一年的利润要三千多万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十几万员工要三千多万员人民币,所以说可能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一个比较规范的市场,可以让这些物流企业有一个合适生存的头脑,所以说我们加快国际化步伐,加大海外市场的投入,对中远物流来说是能够确保我们每年效益递增20%到30%的。国际化经营是国内物流企业积极防御国际竞争的积极手段,但是仅仅是防御是远远不够,利用优势挖掘海外客户的需求,为国内客户向海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供应链管理支持,为海外客户提供完善的本地化物流解决方案的服务,将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方向。以上就简单地和大家交流和汇报一下,从一个企业的角度,来看中国物流公司下一步发展,同时也向大家汇报一下在即将过去的2008年中远物流的发展,希望各位专家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