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米造车成败猜想?

2022-11-11 10:54

  1.jpg

图片来源:网络

  小米造车是雷军人生中最后一次创业,也是他押上全部声誉的战役,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雷军明确表示,小米造车要争取进入世界前五,才有可能在汽车界立足。

  雷军在推出智能手机上取得辉煌的成就,在造车上能复制小米手机的辉煌吗?在汽车巨头环伺的现实情况下,雷军造车能走多远?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梦想与现实

  梦想与现实往往交织在一起,对于冲锋陷阵的企业家来说,更是如此,小米创始人雷军造车的梦想是什么?现实又如何呢?

  1、梦想

  眼下,造车已经成为最热门的行业,做手机的雷军,也要在造车上大显身手了,一上来,就气度不凡,信心爆棚:进入世界前五名,年出货1000万辆。

2.jpg

  原话是这样说的:当电动汽车行业成熟时,世界前五大品牌将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换言之,小米成功的唯一途径是成为前五名之一,每年出货量超过1000万辆,而且,自动驾驶的目标为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英雄所见略同,华为余承东也指出:“未来汽车行业会像现在的手机行业一样,主力玩家不会超过五家。时间线拉长到20~3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世界上也许只有三五家主要车企。

  然而,1000万辆,是一个天文数字,且看,今年1-9月,国内乘用车累计零售1487.5万辆,其中零售新能源汽车387.7万辆。目前国内新能源车领头羊比亚迪,今年九月首次单月超过20万辆,今年累计销量也才100多万辆。

  雷军表示跨界造车是小米历史上最重大的决定,同时也是自己人生之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是自己的梦想。

  梦想是需要辅垫的,更需要学习的,雷军多次发布微博,称目前正在深读汽车行业传记,分享行业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或者是取经,或者是合作,雷军花大量时间走访考察前辈车企。

  早在2012年,雷军就前往美国硅谷特斯拉工厂进行试驾,并于2013年多次拜访马斯克。去年,雷军拜访王传福、造访宁德时代、考察了长安汽车、五菱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长城汽车研发中心、上汽乘用车……

  小米“造车”这个决定,看似心血来潮,其实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随着智能手机完成对功能手机的替代,引起各方曾经为之狂欢、新品牌不断诞生的那个增量市场,早就成为了过去式。

  同是科技公司大佬,无论是友还是敌,不是在造车,就是在提供智能车相关服务,小米也不能落伍,在雷军看来,新能源汽车的比赛才刚刚开始,小米有很多机会。

  2、现实

  小米距离官宣造车已经过去500多天,现状如何呢?2021年3月30日,小米智能电动汽车项目正式立项;2022年4月,小米汽车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新城的造车基地开工建设。

4.jpg

  目前小米自动驾驶技术已进入测试阶段,小米的工程样车也已基本完成,目前正处于软件集成阶段。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有280余条专利申请信息,其中80余条已获授权,多数为发明专利。

  然而,汽车需要强大稳固的供应链,小米已经在新能源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激光雷达等感知元件、智能驾驶软件、车规芯片等方面进行投资布局,大约已有四十家左右的汽车供应链企业,但对于造车最基本的供应链来说,还远远不够,况且核心技术也不是随便找一个供应商就能提供的。

  相比之下,小米不像华为在汽车领域布局了 10 年,有一整套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也不像比亚迪是全球唯一掌握三电技术的车企,每一个都经历了多年的投入和研发,将产业链整合在自己手里。

7.jpg

  小米汽车确实“箭已上弦”了,能否成功,现在下结论还太早,希望大家给他们一些时间、空间,根据雷军的说法,2024 年小米汽车就会亮相,能否有颠覆性的技术,让我们拭目以待。

  二、优势与挑战

  小米造车,有人看好,有人质疑,都各有道理,因为,雷军造车,有优势,也有挑战。

  1、优势

  小米造车,最大的优势是雷军本人,对于一个两次创业成功、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家来说,这本身就是资本。雷军回到金山接任董事长的十年,金山收入从不足10亿,增长收入120亿,市值破千亿;40岁创办小米,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

55.jpg

  因此,小米造车到底行不行?回答是,你可以不相信小米,但一定要相信雷军。雷军在内部透露:我一说造车,就有人要投100亿美元。

  理想汽车 CEO 李想曾说:人与人之间唯一的差别就是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雷军是这两个方面的佼佼者。52岁的雷军,放下过往的成就,决心创建小米汽车品牌。

  这是雷军的第三次创业,他说:“这一回我决定亲自带队,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荣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在小米刚刚宣布造手机的时候,没有人能预见到小米会用几年的时间,就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世界500强。奋斗、情怀以及走过的历史,这是雷军的优势,也是小米的优势,更是造车的优势。

  小米手机成功的关键是:直面所有风险,有豁出去干的决心,小米汽车这一仗肯定难打,但顺势才能大有可为。

  另外,小米造车的底气还来自小米手机业务源源不断的正向现金流,雷军坦言,小米已经积累1080亿元现金余额,有全球前三的手机业务,有全球最好的智能生态,公司亏得起。

  雷军技术出身,对于未来技术有一种情怀,雷军多次表示,自己担纲造车。小米公司普通员工都能感受到,公司对造车这件事的投入相当大,无论是钱还是资源。

  性价比,这是小米品牌赖以崛起的基石,彼时正是售价1999元的小米M1,彻底改写了全球智能手机的市场格局,创造出了业界的一大奇迹,小米汽车会走这一路径吗?

  雷军已明确表示首款量产车将定位10万元以上家用轿车,打造电动车产品中常见“青春版”,其潜台词其实是:专供经济能力较差的年轻人。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