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L2辅助驾驶普及率已经达到32.4%,标配化程度大幅提升,但标配化背后却是口碑的极度割裂,与使用体验的良莠不齐。
以新势力车企的技术来看,口碑呈现两级分化,一方面,极端的先锋科技体验带来一部分用户尝鲜的新鲜感,但一部分用户,却因为新技术的不可靠,使用体验的不成熟,太突兀,自动化驾驶介入生硬等原因,“安全感”下降。另一部分,则属于另一个极端,驾驶辅助系统,“智”的维度支撑不足,新意不足,没有新能源时代该有的科技进阶。
两个维度,其实都不是用户希望想要的,真正能够安全、好用是用户选择的关键,这建立在不断进化,建立在安全基础验证和安全冗余建设方面,真正让用户放心的辅助驾驶技术。
丰田驾驶辅助系统的进化方向始终是让用户安心
我们看到丰田驾驶辅助系统,他和以先锋科技为代表的新势力品牌截然不同,没有那么多所谓的新鲜感,但我们应该尝试理解“量产幸福”和“交通事故零伤亡”初心背后的辩证关系。从安全维度的金属进阶角度讲,丰田驾驶辅助系统经过了多次演化迭代,这种迭代是以“安全进化”为主轴的。
具体表现上,可以看到,从粗浅维度的安全,逐步丰富,囊括越来越多更细致,更隐蔽的“安全角落”。从简单的防止追尾、车道偏离预警、动态雷达巡航到对十字路口碰撞支援回避,预判式辅助驾驶系统,丰田驾驶辅助系统的演进方向一直以用户安全安心为目标,所谓的技术新鲜感是建立在“安全技术能力”的革新上。
在驾驶辅助技术不断进步的道路上,大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应该成为技术进步的代价与垫脚石。驾驶辅助的全链路价值,给用户提供的信息提示、冗余备份,以及始终确保用户的全部主导权,是丰田驾驶辅助系统开发的原则。这和一些新势力、特斯拉走出了截然不同的技术方向,这也反映了不同的价值理念。
深度比较先锋技术派和安全至上派的技术区隔
我们会看到很多车企会打出L2.X的宣传话术,但用户很难知晓这也的宣传,技术背后物理极限、智能极限的边界何在?稳定性如何?各种智能驾驶功能的可靠性如何?辅助驾驶仅仅是辅助还是“主导”?
毫无疑问,先锋性的自动驾驶技术尝鲜会有意想不到的感官体验刺激度,激进炫酷的智驾操作,让人感到科技的魅力与以自动驾驶为乐趣的电动车的新价值。
但本质上讲,驾驶辅助系统需要考虑用户的根本利益,这事关安全与可靠。一些L2层次的驾驶辅助会给人新鲜感过后,却会给人更多“焦虑感”。这就是突破了驾驶辅助的边界,让驾驶者感到“喧宾夺主”的情况。车辆的掌控权始终应该掌握在车主手里,俺么辅助驾驶的功能和调校就应该深度契合这一定位。往往那些过于生硬的介入,让驾驶者措手不及,大惊失色。
相反,丰田驾驶辅助系统则在这些事情上,做了很多互锁和冗余。就是在安全的前提下,解决驾驶辅助在功能、人机共驾方面的定位与边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