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线自营超市、试点送外卖之后,抖音的触角又伸向了医药领域。
2月7日,作为上市公司的九州通,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透露,公司旗下好药师大药房在抖音开设的账号“我是好药师”,作为第一批受邀在抖音直播卖药的账号,1月18日就已开启了首场直播。
“直播卖药”让在流量变现之路上花样百出的抖音,再次给了业界一个惊喜。
作为在疫情期间少有的受益行业,医药电商在过去三年延续了既往的高增长,根据商务部《2021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显示,2021医药电商销售总额已达到2162亿元,成为第四大零售终端。率先入局的阿里健康、京东健康也都在此期间实现了扭亏为盈,此次抖音以直播切入,无疑又为医药电商打开了新的想像空间。

政策推动行业发展
在抖音之前,并不是没有人想过要直播卖药。
2016年初,赵本山的徒弟赵丹(胖丫)就曾通过映客直播售卖过一款“纯中药减肥胶囊”,后因部分购买者服用后出现不适症状被举报,最终因为在未取得药品生产、销售许可的情况下,宣传售卖无生产厂家和批号的“假药”,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50万元。
随后,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为了规范直播行业于2020年发布的《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了,直播带货作为广告营销的一种方式,不得发布医疗、药品、医疗器械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要提前审核的特殊产品。
直播售药也就此成了“禁区”。

好药师和哈药集团的卖药直播间。图源:抖音
其实不止是直播,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药品的售卖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一直都有着严格的监管。毫不夸张地说,医药电商的每一步发展,都与政策的调整密不可分。
早在1998年4月,上海市第一医药商店有限公司就破天荒地推出过网上购药服务,到5月中旬时,已有12215位用户通过网站访问了它们的页面,其中意向购买者52人,成交15人,交易规模虽然微不足道,却开了国内医药电商的先河。
此时不仅淘宝都未诞生,连处方药非处方药的概念在国内都还没有出现,关于药品在网上销售的法规更是一片空白。
直到2000年6月,国家药监局出台《药品电子商务试点监督管理办法》,才终于第一次有了可参照执行的标准。试点办法规定,开办药品电商网站必须取得国家药监局的批准,且不得从药品差价中获得利益,这也意味着网站的开办目的是为了服务药品的生产和经营企业,而不是消费者,上海第一医药的网上购药服务因为不符合要求,也被关停。
五年后的2005年9月,国家药监局发布《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可以网售非处方药被正式写进条款,医药电商的合法地位才第一次被确认。
当年的12月29日,在北京拥有40余家零售连锁药店的京卫大药房,获得北京市药监局颁发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其开办的药房网也成为国内第一家合法的网上购药平台。
随后几年,由于相关监管政策的缺失,医药电商的数量并没有因为合法地位的确立而大幅增加,一直到2012年,7年时间我国才总共有48家网上药店获批,网售药店销售规模仅为零售市场的1.7%。
2014年5月28日,《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才终于让医药电商有了爆发的可能。新的监管办法,不但大幅放宽了药品销售网站的备案审批程序,还取消了只有药品连锁零售企业才能开展医药电商的限制,允许具有资质的第三方交易平台从事网上药品经营,同时也不再要求医药电商企业自建仓储和配送团队,允许委托第三方进行药品配送。
虽然只是“征求意见稿”,但针对性非常强,过往种种限制医药电商企业发展的问题几乎全部得到了解决,看到希望的互联网巨头们纷纷行动起来。

巨头纷纷入局
率先开始发力的是阿里巴巴。
在征求意见稿发布之前的2014年1月23日,阿里巴巴就宣布,联手云锋基金,对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二十一世纪有限公司进行1.7亿美元的战略投资。
这是一家在国内提供电子监管码(PIATS)服务的企业,由于获得了国家质检总局的大力支持,包括食品、药品、农资、家电在内的九类行业六十九种主要产品想要在国内销售,都必须加入PIATS。与此同时,它还拥有着国内第一块第三方网上药品销售资格证的试点牌照。
投资它,阿里就掌握了国内药品领域最真实、最大的数据库,建立医疗和健康领域的信息化标准,推进药品网络销售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当年10月21日,中信21世纪更名为“阿里健康”,阿里巴巴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布局正式拉开帷幕。

京东健康医药批发平台京药采。图源:网站截图
几乎同时,2014年2月医疗健康业务成为京东的独立运营项目。两年后的2016年5月,京东大药房上线,以此为标志京东正式进入医药电商领域。
百度在健康领域的布局,则侧重于在线医疗。2014年10月,百度医生上线,用户除了可以在线获得咨询服务外,还能通过预约挂号和医生约定线下就诊时间。2015年,百度推出药直达,通过搜索的方式为线下药店引流,试水医药电商。
腾讯则一方面依托微信平台,以“公众号+微信支付”为基础与各地的医疗机构和主管部门展开合作。另一方面凭借强大的财力,投资了包括挂号网、丁香园、邻家医生、缤刻普锐在内的一大批健康医疗领域的上下游公司。
除了互联网公司外,一些觊觎医药市场的传统行业龙头也在此时躬身下场。2015年4月21日,中国平安宣布上线互联网健康管理产品“平安好医生”,为患者提供包括导医初诊、预约挂号、慢病管理、用药提醒等诊前诊后服务。
公开数据显示,仅2014年国内互联网医疗融资就达到103起,投融资总金额14亿美元,而在2013年这一数据只有33起和2.1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