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行业共同努力下,进入国内外市场的工业车辆产品在生产效率、运行成本、产品寿命等关键性的指标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推动和促进了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同时,以安叉、杭叉和大叉为代表的工业车辆产品也批量进入美国、欧盟和俄罗斯。这是我们行业的骄傲。”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业车辆分会秘书长苏恩一这样分析国内的叉车行业。在还没有走出金融危机泥潭的背景下,叉车出口形势不容乐观。面对这样的状况,苏恩一秘书长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第一,贯彻科学发展观,使工业车辆行业发展速度与持续度及协调度能保持有机统一。
具体来说,有能力和远见的企业家应根据地域和产品建立集团,这样可以形成若干个有特色和规模的集团,以增强其抗风险的能力;后进入工业车辆行业的企业应根据工业车辆行业特点,不搞重复建设和设计,应突出其重点和特色,向工业车辆行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真正做到后来居上;有些企业应根据理性竞争、理性定位的原则,退出工业车辆行业,寻找更适于自己特点的产品和行业;努力发展工业车辆配套行业,使主机和配件均能适应国内外物流业的需求。
第二,调整产品结构,推进产品升级换代。
1.我国内燃平衡重式叉车、电动平衡重式叉车、电动乘驾式仓储叉车、电动步行式仓储叉车的比例与欧盟、美国相比有很大差距。叉车企业应调整产品结构,既符合国内市场的需求,也符合国际市场需求,自主创新,找出自己企业的特点和合理的产品比例。
2.近年来,我国内燃叉车发展很快,已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但主要还是因为价格便宜,目前基本上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场,尚缺乏核心技术。我国内燃叉车要想在世界叉车行业真正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必须拥有核心技术,向中高端市场进军。
第三,随时掌握国内外市场动态,及时调整发展策略。
国内叉车市场自2008年底急速下滑后目前已有所回升,企业应紧紧把握2009年上半年国内外市场走势,随时调整对策,增强抗风险能力。
1.国内拉动内需和技改投入加大。一些原本依靠出口的叉车企业转身国内市场,将不可避免引发新的价格战,但一味降价不能激发有效的需求,应提倡有序竞争。
2.过去我国叉车主要出口美国、欧盟和俄罗斯,今后应积极拓展其他区域,以增加更多的出口地区。
3.企业应组织起来,在价格和结算方法方面找到更合适的办法。
第四,努力打造世界级品牌,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未来的市场竞争除价格外,更注重叉车的品牌、服务、技术、质量等综合能力的竞争。目前安叉、杭叉、大叉等企业均在努力提升品牌影响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并取得良好成绩。此外,叉车企业应在节能减排、环保降噪等方面下功夫,从市场、技术、管理、质量等全方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