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可的物流中心,看信息技术 VS 现代物流中心

2005-11-11 17:40
  一、上海可的物流的变迁
 
2004年前 上海可的便利店的物流配送,由光明物流提供的第三方物流完成的,在光明物流的仓库区中占了1万平方米;
2004年1月1日 可的便利从内部组织力量,从光明物流中接手过来自己经营,成为了可的名下的"可的物流中心",开始独立经营;
2004年下半年 可的开始选新址筹建可的新物流,新物流占地1万平方米,货架共五层。新老物流加起来共2万平方米,成为可的物流中心的主体,不仅将完成可的1000多家便利门店的配送工作,而且将发展第三方物流。
2005年3月 可的新物流中心正式启用。
 
   
  二、上海可的物流,曾经遇到的问题
 
(一)上海可的物流的特点
可的物流中心负责提供上海可的的所有物流配送服务,因为可的门店发展速度之快,对物流中心的配送要求也越来越高。
1、配送门店数量多,多达1,000多家门店
2、地理范围广,遍布上海和江浙地区15城市
3、出货金额高,每天200万元
4、出货数量大,高达2万箱左右/天
5、拆零比率大,85%的商品需拆零配送
6、送货时效要求高,需24小时内送达,至少达到一天一配

(二)几个关键KPI指标的"成长"困惑
几个关键KPI指标,如库存周转率、分拣错误率、分拣速度、库存损耗率等,在优化到一定程度后,很难再进一步优化。
1、分拣错误率
拣货员在分拣过程中难免会记错分拣货位与分拣数量,导致分拣错误,理论上来讲,可以通过100%复核分拣周转箱来减少分拣错误,但是100%复核的成本太高,因此一般企业都只是复核一定比例的分拣周转箱。
2、分拣速度
要提高分拣速度,人的体力毕竟有限,所以需要通过流程优化、合理库存存储布局、最大程度减少分拣中的非增值性劳动,才能在不增加拣货员劳动强度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分拣速度。
3、库存损耗率
库存损耗率可通过先进先出管理方法来降低,包括减少由于货品在库内过期而发生的损耗等,但是要对先进先出法做到严格的执行,也是依靠人的经验判断无法做到的。

以上一些关键KPI指标,既是提高仓库管理效率的几个重要方面,但只靠人的脑力、体力无法完全解决。这些优化工作需要对大量历史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才能做到科学、合理、有效。
  三、上海可的新物流--新技术、新方法、新效率
 

新技术
于2005年3月开始启用的可的新物流中心,综合采用了以下几大领先技术:
◎HDWMS(海鼎仓库管理系统);
◎RF(无线射频技术);
◎CAPS(计算机辅助拣货系统)。

新方法
依赖于这些新技术,实现了多种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
◎门店实时配货;
◎ABC仓库管理方法;
◎先进先出管理;
◎业务流程重组;
◎动态存储与动态盘点管理;
◎自动复核;
◎自动装车管理等。

新效率
KPI指标有了全面改进,集中体现在:
◎分拣速度提高:由原来的90秒,到现在的40秒一家门店;
◎配货时间缩短:由24小时减至12小时;
◎人力成本下降:拣货人员由原先的40人降为20人;
◎分拣错误率减少:拣货差错率万分之二;
◎复核率提高、复核效率和准确率提高,复核率高达100%;
◎出车管理效率提高:根据电子地图计算每次出车的最佳线路,缩短路程20%;自动计算装车的容量和体积,车辆装载利用率提高15%;
◎仓库存储空间利用率提高:由过去的平面储存改为立体储存,并且实现了动态存储管理;
◎收货准确率大幅提高和过期损耗额减少:实现条码复验、批次管理和先进先出管理;
◎门店退货采用扫描枪方法,实现了无纸化操作。

 

四、技术-方法-效率,如何实现"可的新物流"?

 
■ABC分拣方法、分拣速度提高与人力成本下降
将ABC管理方法用于分拣作业过程,能有效减少分拣过程中的非增值性劳动。如果所有货品在拣货区均匀分布,每个门店拣货时,都要走同样长的拣货路线。这样,拣货员在拣货过程中,有相当多的时间是用来走路,这部分劳动是非增值性的,而只有一部分时间是用来拣货。应用ABC分拣方法,上海可的物流首先将拣货频率高的货品集中在一个拣货区(拣货频率位列前30%的货品),将拣货频率低的货品集中在另一个拣货区(拣货频率位列后70%的货品);其次,在低频率拣货区再分高频拣货区段与低频拣货区段(同样按30:70的原则进行分类),这样在拣货时,部分门店拣货需要走完全部拣货路线,而大部分门店拣货时,只有较少比例需要走全部路线。通过流程的优化,缩短了每个门店的平均拣货路线,也即减少了拣货员用于走动的时间,从而使单位货品拣货时间下降,和完成单个门店的拣货时间减少,对人力的消耗也减少。因此,分拣速度提高、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