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州市政府出台了《加快推进广州建设成为亚洲物流中心工作方案》,提出将依托航空物流、国际远洋集装箱物流、区域性道路运输枢纽物流等现有的平台,计划用6年时间,形成空港、海港、道路、铁路复合型现代物流集聚高端基地,促进广州现代物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亚运的举办,让广州距离亚洲物流中心的目标更近了一步。”广州市商贸流通现代化重点研究基地主任王先庆说。
广州为打造亚洲物流中心,将重点建设空港、南沙、黄埔三大国际物流园区,加快建设广州空港综合保税区、南沙保税区、广州保税物流园区,提高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
“广州拥有巨大的腹地,内地运往珠三角地区的货物,往往先以广州作为中转站再输往其他地区。同时广州拥有大量的专业市场,商业经济比较发达,这些都是广州打造亚洲物流中心的基础。”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秘书长马仁洪分析。
抓住亚运契机 推动物流发展
“亚运会的举办对广州物流最直接的利好,是彻底改变了周边环境。”王先庆说。
几年前,广州就提出了对批发市场以及货运站场的升级改造,对一些运作模式较为落后的物流设施进行迁移,但进程一直较为缓慢。在亚运日益临近的情况下,各种障碍也得以清除。
实际上,此前位于中心区、过渡区的总占地面积约165万平方米的58家货运市场,一直处在混乱的状态,目前已经被迁出城区。同时,原货运场地也得到了重新整体规划。
在王先庆看来,亚运会的举办也推动了广州机场、地铁以及其他市政设施等的完善。由于广州部分周边城市也设置了赛场,因此部分线路得以开通,如广佛新干线等,这对物流配送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亚运期间,大量的亚运物资将从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运到广州来。这里面有各类通讯器材、比赛器材以及危险物品,如用于射击比赛的500多支枪支、弹药等,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为了保障物资的运输,一年多来我们也一直在赶工,在亚运前完善相关设施。”广州白云机场公司航空物流服务分公司人士透露。
为缓解运输压力,白云机场投资了6亿多元建设新国际货站,处理量从之前的10万吨提升到60万吨,而新国内货站的处理量也从之前的20万吨提升到44万吨。这些设施,都要在亚运前开始投入运营。
努力打造亚洲物流中心
“白云空港综合保税区、南沙保税港区、广州保税物流园搭建了广州保税物流体系的三大立体枢纽。”马仁洪分析。
在港口方面,广州港已形成了以南沙港区为龙头,以新沙、黄埔等港区为辅助的新格局。按照广州市政府的计划,在2015年之前,将建成集装箱、煤矿、粮食、石化等深水泊位22个,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5亿吨和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准箱。
而在南沙保税港区,目前区内的公共检查区基础设施已完成验收,港区三期工程、江海联运码头正在开展前期准备工作,整个工程预计2012年可以完成。
据统计,广州未来5年内,光是南沙港的散货码头、通用码头和广州港出海航道等港口的建设投资,就超过了300亿元。
为加强与珠三角城市群的联系,广州投资了40亿元建设南沙港铁路,力争在5年内开通铁路。“这就形成了以南沙为端点,辐射广州腹地、深圳、珠海和珠三角其他周边城市的综合交通枢纽。”王先庆分析。
在此基础上,广州在未来5年内拟投资将近200亿,筹建广州物流产业基地,这包括广州保税物流园区、广州国际医药港、广州宝洁配送中心等项目。
王先庆认为,广州的物流业主要起着连接内地与珠三角的中转站作用,而香港是典型以港口为核心的集散型物流,因此广州可以考虑加强跟香港等地的合作。
目前,广州白云区政府正与粤港澳台等地区的物流协会谋划首个“粤港澳(台)流通服务业合作试验区”。
试验区位于白云区黄金围,总面积超过6000亩。根据计划,试验区内包括国际采购交易功能区、粤港澳物流总部商务功能区和国际航材交易功能区,物流基础辅助区、生活配套辅助区和物流研发与创意中心。
“我们的目的是建成立足广州、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合作区,在区内落实相关经贸优惠政策,为今后建设粤港澳自由贸易区探索经验。”马仁洪介绍,而这将更有利于加快推动广州成为亚洲现代物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