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如何界定存在尴尬 物流业税改成焦点

2005-09-04 14:34
行业分割等的因素,对这个行业进行一个数量的描述也成为难题。贺登才提出,关于物流业的数据有很多,但是仅有一项没有争议并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和部分单位的认可,即“我们国家2003年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是21.4%”,这还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推算出来的一个数据。这项数据的现实意义在于,我国物流业发展还比较滞后,因为发达国家一般为“10%左右”。

    鉴于物流业没有一套单独的、权威的统计系统,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正在做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试图建立一套全国的物流统计体系,“这个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也被认可了;统计制度有可能年底前会实施,但它也有个完善的过程。”物流统计制度,还是与物流企业分类标准配套的措施,“什么是物流企业确定下来,那么,我们就选比如100家大型企业作为统计的对象”。

    具体研究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和方法的部门是中国物流信息中心,该中心主任蔡进介绍说,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将初步建立6方面的物流统计指标,具体包括:社会物流总值、社会物流总成本、物流业增加值、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物流设施、货物运输与周转。

    尽管物流业近段时间好消息频频,但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媒体热炒的“年内出台《关于促进我国物流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实际为误传。国家发改委经贸司流通发展处处长耿书海告诉记者,这与已经出台的《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其实是一回事。

    耿书海同时向记者透露,国家发改委目前正在运作的是《全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这个《纲要》要解决的问题,是国内物流的规划速度,根本无法跟得上发展的步伐。

    国家发改委同时酝酿的还有“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大纲”。“这是作为‘十一五’规划当中的一个专项规划,它只是一个宏观性的指导性大纲,为物流业列出一个指导性的方向。”贺登才介绍说。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