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是“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一个独特的现象,一列列满载中国商品的列车从中国驶向欧洲。仅2017年开行的中欧班列就超过3000列,比2011~2016年开行数量的总和还多。目前中欧班列线路多达57条,国内开行城市达35个,通达沿线12个国家34个城市。过去担心的回程列车“虚位以待”状况在明显缓解,2014年以来,回程班列年平均增长352%。与此同时,中亚班列开行数量也保持强劲增长态势,2017年,截至11月,中亚班列开行数量达2237列,较2016年同期增加731列,增长49%。
农业合作对于“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甚至具有战略意义。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就是各国农业合作的重要通道,而在现代农业发展仍然是每个国家的重点领域,粮食安全已经成为世界问题。开展农业合作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诉求。2017年5月,原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外交部联合发布了《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的愿景与行动》,向国际社会和合作伙伴详细阐述了中国政府对于沿线国家关注的农业合作所持的立场并提出了合作原则、合作形式和合作机制。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还提出了合作重点,包括强化农业科技交流合作,优化农产品贸易合作,拓展农业投资合作和加强能力建设与民间交流等。2017年,中国、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在农业合作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2017年,“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文化合作也取得重要成就。原文化部在年初发表《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该计划以“政府主导,开放包容;交融互鉴,创新发展;市场引导,互利共赢”为基本原则,确定了逐步完善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基本形成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充分显现文化交流合作品牌效应的发展目标;指出到2020年“一带一路”文化发展的重点任务是健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完善“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打造“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品牌,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促进“一带一路”文化贸易合作。与此同时,围绕重点任务制订了12项子计划。
“可以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以前从来没有这样的规划。可以预期,这个规划的实施必将增进沿线国家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促进文化繁荣,开创互利的文化产业,凸显各国合作的推动力,也扩大合作范围,增加合作机遇。”李永全表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和具体内容,顺应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潮流,符合各国的共同愿望,符合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的共同任务,而‘一带一路’建设是通往这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坦途。”李永全表示。
以旅游业为例,“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拥有近500项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该区域国际旅游资源总量占全球的70%以上。据不完全统计,仅2016年单个年份,中国与“一带一路”参与国家之间就有3400万人次的游客往来,中国为“一带一路”参与国家贡献了2400万人次的出境游客,同时吸纳了将近1000万人次的入境游客到访。根据有关预测,“十三五”期间,中国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输送1.5亿人次游客、2000亿美元旅游消费,同时将吸引沿线国家和地区8500万人次游客来华旅游,拉动旅游消费约1100亿美元。这种共享旅游资源,共建旅游经济的实践,在某种意义上是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旅游不仅带来巨额收入,也能有效加深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当旅游成为一个国家的形象载体时,它的作用远远超过商品、服务甚至文化、艺术的作用,因为这是普通大众的交往和交流,是人与自然、人与不同文化的亲近。正因为如此,“一带一路”沿线的旅游合作发展迅速。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过程中,中国政府秉承共同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把“一带一路”建设设计为一个双向运动,相向而动,不仅是中国向各国输出商品、技术、资金、服务等,同时也吸引国外资金、技术、商品、服务,因此这是一个平等、互利、共享、共赢的过程。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8万亿美元的商品,吸收6000亿美元的外来投资,中国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到7亿人次。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认为,“一带一路”符合各国发展的愿望,通过经济、人文合作等方面的规划实践,有助于各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抓住机遇,实现自身发展。随着“一带一路”实践的覆盖面、合作议题越来越广泛,未来需要进一步凝聚共识,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形成一些示范工程、项目,进而带动相关国家发展。这也是对现在西方部分国家实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措施的有力回应。
“‘一带一路’建设正在由‘落地开花’到‘根深叶茂’。”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张弘认为,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扎扎实实推进经济走廊建设,深化互联互通和产业合作,完善金融保障体系。打造开放合作平台,推动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和绿色发展,建立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建设更多民生项目,促进社会包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