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战:外卖市场混战一地鸡毛,阿里和腾讯谁是最后赢家?

2018-08-20 16:14

  当外卖走进千家万户,隐患也随之而来。

  14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了Finn Liu的故事,一个在北京靠外卖养活的工薪族,图方便和便宜选择外卖,这是支撑他一天的能量源泉。“我太忙了,没时间做饭,而且我也有点懒”。

  这是常态,午餐时间一到,穿着制服的送餐大军来到办公楼,员工们蜂拥而出领取订购的面条、盒饭和沙拉。

  像取餐般火爆的是O2O市场,虽然此时热度已经不比2016年前后,但仍是各家不愿放手的兵家必争之地。互相攀比补贴金额、用高额薪资互挖对方配送员、要求商家二选一……还有令人措手不及的配送员不遵守交通法规、代理商和平台矛盾,以及泛滥的外卖餐盒污染等问题,在没有明确的监管部门管辖和相关条例下,只能是一地鸡毛。

  补贴

  从第一天起,补贴就是烙在外卖身上的一块印记,补贴的力度和持续时间决定了谁能更快更稳地抢占市场,这块市场里包含着消费者、配送员和商家。

  那是一段疯狂的日子,吃饭几乎不要钱,商家的订单多到要暂时休业,配送员月入轻松上万,平台砸钱砸红了眼。短时间内,成就了一个无比繁荣的外卖市场。艾瑞咨询甚至预计,到2023年,食品零售和服务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4.13万亿元。

  被问及是否有盈利目标,各大平台们的回答出奇的一致:不考虑短期。他们认为,包括补贴在内都是临时的,长线的增长才是需要关注的。当市场被抢占后足够大时,才是收获红利的时候。

  这不难令人联想到当年滴滴和Uber大战,打车不仅不要钱,甚至还能赚钱。背靠雄厚资本,滴滴拿钱砸下了整个市场,Uber拱手让出中国业务,但故事没有结束。频繁出现的司机乘客纠纷:猥亵乘客、故意绕路,网约车司机因高比例抽成罢工……成为悬在滴滴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与此同时,一家独大的后果也显而易见:当美团打车入局时,市场一片欢呼之声。

  说到底,市场欢迎竞争,但不欢迎野蛮竞争。

  除了早已掉队被饿了么收购的百度外卖,目前美团和饿了么两分天下。互联网大数据监测机构Trustdata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美团外卖以59%的市场交易额领跑行业,外卖日活跃用户数量优势明显,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如何突破这一局面?答案是补贴。

  饿了么CEO王磊此前在接受21经济报道采访时称,饿了么从8月开始将加大补贴力度,整个投入达到30亿元,包括技术升级、系统改造以及补贴投入。

  这在饿了么客户端有了直接体现,每天第一次打开APP,饿了么都会给用户发放满减红包,加上下单之后的拼手气红包,优惠力度颇大;此外,在8月8日淘宝88会员日上,饿了么还联合阿里内部其他平台,一起推出了价格优惠的“一卡通”,88元的价格令不少消费者心动剁手。

  此举无疑将给美团造成不小的困扰。与背靠阿里巴巴的饿了么不同,美团虽有腾讯投资,但目前正在寻求600亿美元的估值,如何给资本讲好故事才是当务之急。其招股书显示,2017年美团在“交易用户激励”方面花费了42亿元人民币——换言之,就是给消费者的折扣。

  目前美团没有回应饿了么的挑战,不过红包补贴和满减活动依然在继续中。需要注意的是,补贴掩盖了外卖市场的真实需求,Finn Liu毫不掩饰其想法,“如果每顿饭的成本上升到40元至50元人民币,我将放弃在线订餐,直接去餐馆吃饭。”

  享受补贴红利的不只是消费者,还有配送员。在外卖平台打得火热之际,配送需求激增,一时间配送员大热。

  去年双11前,快递员月薪8000甚至招不到足够的人手。据《齐鲁壹点》报道,一家快递负责人称,“今年(观察者网注:2017年)明显比去年难招,很多人觉得干快递不如干外卖赚钱,所以很多人都跑去干外卖了”。

  更刺激人眼球的是今年3月,滴滴宣布入局外卖,并打出了专职骑手月薪过万的口号来吸引美团骑手,还有一些人甚至放弃本职专门从外地赶来送外卖。

  高补贴意味着平台几乎不盈利,美团此前公布的招股书显示,2017年,餐饮外卖业务的毛利率为8.1%,远低于当年整体毛利率36.0%,以及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的88.3%毛利率。

  伯恩斯坦研究公司(Bernstein Research)高级分析师戴昊(David Dai)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称,外卖公司几乎没有削减补贴以外成本的空间。相反,他们必须提高收入:通过提升订单金额、提高客户收费以提高他们的点单金额,或让送餐员在送餐时派送其他商品——可能是鲜花或者非处方药。

  矛盾

  高补贴必然是不可持续的,配送员们的黄金期也没有坚持到第二个冬天。

  8月,滴滴外卖配送员和平台爆发了冲突,据媒体报道,滴滴外卖在一个月内3次下调资费标准,不仅令高薪承诺成为一纸空言,还拒绝退还骑手的设备费用。

  这个情况不止发生在滴滴外卖上,虽然配送费提的越来越高,可配送员到手的钱并没有增加。越来越严格的平台标准,扣罚越来越多的薪资,将配送员的生存空间一次次挤压。

  延误配送和用户投诉都是要被扣罚的。据自媒体“懂懂笔记”报道,一位配送员透露,最严重的一个月曾接到过两单用户投诉,并且在不愿意协商撤销的前提下,被平台处罚了近千元。

  更令人纠结的是一些放弃本职送外卖的骑手,几乎丧失了原本技能只能继续从事外卖行业。“我本身是焊工,但做了两年多骑手之后,许多技能也都生疏了。”他说,外卖行业十分辛苦,工作量也非常大,但却很难积累下有用的行业资源或技能经验。

  另一位配送员则表示,原本他只想送外卖过渡,没想到干了两年。当他想转行从事其他职业时,却发现除了配送外卖的经历之外,简历上根本写不出任何其他具有竞争力的实践技能。

  摆在他们面前的路少的可怜,要么继续当配送员,要么从事差不多性质的体力劳动工作:快递员、流水线工人、保安……

  压缩配送成本之外,平台也将更多的补贴压力转嫁到了商家和代理商身上。7月中旬,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家百度外卖代理商围堵了百度公司北京总部,他们喊出“李彦宏还钱”的口号,要求百度赔偿自己的损失。原因是自百度外卖被收购后,其市场份额不断下滑,许多地区代理商前期的巨额投入血本无归。

  百度外卖代理商在百度大楼前维权

  此外,观察者网此前获得的美团代理商爆料显示,美团给代理商们提出的任务难度越来越高,扣罚也越来越多。在美团提出IPO后,其还以更换签约主体为名向代理商多收数万的质保金。

  另一方面,在平台的要求下,商家也不得不持续让利获得更多的曝光机会。一位商家透露,“现在促销活动必须由你自己来支付。如果我们不提供折扣,就没有订单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