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为何要保护竞争对手,而不是干掉它们?

2018-08-20 16:14

  以物流为例。即便给你1000亿,钱足够多,你想建成一个覆盖全国500个城市的物流体系,也至少需要5年的时间。因为即便你有1万亿,你也得一个一个地招人,然后进行系统的培训,保证你的服务质量,还得建立相应的管理团队。然后不断淘汰、选人,再淘汰、再选人,最终从中留下优秀的员工和管理者。

  同时你还得搭建信息系统。这个过程也需要非常长的时间,你要研发信息系统,要招聘大量懂电子商务的员工,还需要大量的运营实践。这一切都不是有钱就可以做到的。

  当然,做电子商务也有一个好处,就是一旦你的根基体系建立起来了,即便有新的电子商务形式出现,也死不了,像沃尔玛,再过100年都死不了,除非它自己发生非常严重的内部问题。

  国内的电商国美、苏宁也是一样,虽然竞争依旧激烈,但它们绝对不可能三五年就退出这个市场,甚至十几二十年也不会。

  所以包括京东在内,这几家公司会有一个长期的竞争。这也是我说机会不多的另外一个原因,因为市场根本没有给后进者留下太多的空间。

  3做企业不能心存畏惧

  创业也需要一种孤勇,这可能更类似于我们常说的无知者无畏。

  1998年,我独自去了一趟中关村,然后进入了这个领域。现在回想一下,当时其实不知道可以做多大,更没想到还有这么庞大的工作需要去做。但实际上我应该为此感到庆幸。

  任何一个行业,除非你真能垄断它,否则一旦它是那种充分竞争的行业,你要是先知先觉,什么都能想到,什么都能看得清楚,那你根本不敢进。

  2006年的时候,投资公司找我谈,要投资问我需要多少钱。我想了半天,告诉对方需要200万美元。对方不敢相信:“你上市之前就需要200万美元?”“嗯,上市之前200万美元足够了。”

  当时心里很笃定,因为去见对方之前,京东商城是盈利的,每年都在赚钱,只是需要更多的品类,更快的增长速度。因此,需要有现金流进来作为补充。当然,那时我根本想不到亏损,也想不到要自建物流,更没想到需要建立这么复杂、庞大的信息系统。

  到了2006年年底,外部的钱真正进来之后,我们开始筹建市场部,扩充品类。在这个过程中,扩充品类很容易,树立好的口碑也不难,但渐渐地,我们发现有些东西不对劲了。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我们需要的是一套完整的体系,这里面包括物流、包括信息、也包括财务等等。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无论是物流体系、信息体系,还是财务体系的建立和打造都需要花很多钱,远远不是200万美元能做到的。

  因为你一旦深入进去,特别是你每天看用户投诉,你天天看,连续看7年,那么用户体验就会对你产生最为急迫、最为直接、最为强烈的冲击,这种感觉和信念,会促使你不断往这方面使劲投钱。

  这些东西,其实当时刚创业的时候都是想不到的,也正因为如此,京东才能无所畏惧地进入。

  此外,进入之后,我们更不能心存畏惧。1998年,我带着12000元钱进入中关村。那个时候我们没有资金,没有技术,也没有经验,除了30多个兄弟之外,什么都没有。

  那个时候中关村什么样呢?中关村有联想、有四通、有方正、有清华同方,有无数的巨人。

  但今天,我们有成熟的团队,有成熟的物流和信息系统,我们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我们的增速在行业内有目共睹,可以讲,我们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自营电商。

  所以,作为创业者,面对竞争对手的时候,我们心里永远都不要有畏惧,否则你不可能创业成功。

  有人问过我,创业之后,你真的没怕过吗?是的,我也害怕过,畏惧过。我畏惧的是我们内部团队管理不好,畏惧企业文化断层,畏惧企业价值观缺失,畏惧我们给消费者的用户体验不好。

  但我可以肯定的是,1998年进入中关村的时候我没有畏惧过对手,2004年京东进入电商的时候我没有畏惧对手,后来每一年面对竞争对手的时候我都没有畏惧过。

  而今天,我更不可能因为哪个竞争者而产生畏惧。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