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由《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鞋服物流创新发展联盟、中国物流产品网共同主办的“GALTS2018第十届全球鞋服行业供应链与物流技术研讨会暨《中国鞋服物流实务指南》众享发布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本届会议以“新消费 新零售 新物流 新智造”为主题,吸引了近600余名参会者分享观点、碰撞思维,助推鞋服供应链与物流持续发展。会上,深圳市巨沃科技副总经理朱勇剑以《新零售趋势下的仓储“分与合”》为题,分享了新零售趋势下仓储分合的特点、各自优势,以及具体的判断因素,反响热烈。
1.新零售形式下仓储分合的取决条件
随着新零售的产生,我们发现很多客户会问我们一个问题:新零售环境下,你觉得仓储是分仓好还是合仓好?所谓的分与合,不是说我们在全国各地开分仓。我们的分,是指以前业务有电商和线下,绝大多数的鞋服企业对于这种管理模式是采取电商仓和线下仓的管理;
合是合起来管理,就是线上线下库存共享。
仓储分与合取决于什么样的条件?一般会考虑三大因素:第一大因素是效率,第二大因素是成本,第三大因素是效益。效率包括配送时效、货品周转效率、人员作业效率;成本包括物流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人员成本、中转成本等;随着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在压缩成本,看到最终的效益,包括货品周转效益、设备投资效益、系统数据效益。很多鞋服企业愿意去投资设备,但是又很慎重地投设备,为什么呢?因为鞋服行业的设备相对于其他行业的设备来说还是比较领先的,如交叉带分拣机等。
2.合仓的客户特点与优势
合仓客户的特点:(1)线上线下同仓;(2)有集中的大型物流中心;设备智能自动化;(3)涉及到O2O、新零售、综合业务体。
合仓的优势:(1)人员集中:可以行程规模化,便于精细化管理; (2)设备充分利用:投入设备业务体谅可以支撑,自动化智能化规划投入产出比增加;库存共享:综合货品调度,越过渠道障碍,加快产品周转效率,避免无效的浪费与资金占用;业务支持能力:未来的规划,更加复杂作业的业务模型支撑;仓储空间利用率:存储空间合并优化低于安全库存多SKU的问题;管理成本:人员成本低,作业效率高;业务统一规范,管理标准化。
3.分仓的客户特点与优势
分仓客户的特点:(1)品牌分仓,分类管理;地区分仓,省级办事处、城市分仓 ;品类分仓,当季、过季、挂装、叠装;业务分仓,线下、线上、生产仓 ;(2)业务体量大,地区店铺集中;(3)产品库存大,单仓无法满足;(4)品牌价值要求高,配送时效要求高;跨业务、交叉出库不多,业务标准统一。
分仓的优势:(1)配送时效快,保证上架及时;(2)人员作业效率高,业务分类管理标准清晰;(3)仓库可承接更大压力,弹性大;(4)物流成本最优,整车大货调度,降低散货运输成本;(5)物流效率高且及时,避免运输物流风险;(6)人员风险低,分散招聘难度小;(7)可扩展性高。
4.仓储分与合的判断因素
(1)货品
现在很多鞋服企业采取的货品模式是线上线下同款或电商专款、线下库存。还有品牌独立运作,如唯品会的独立管控,以及现在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品牌独立核算,分账不分物,还有货品的生命周期。这些都是货品的考虑方向。
(2)订单量
不管物流系,还是仓储系,核心依据以及作业方向都是订单,因为订单决定是分仓还是合仓,决定用多少人。例如,经营鞋的线下订单会有配码的管理,做服装有SKU,有款色码。但是互联网的趋势下,会有诸多形式的订单,订单的量没有人能够推测得准。
(3)物流成本
物流可以零担运输、干线运输和专线运输。物流成本相当于利润。干线运输也好,落地配也好,都要考虑到成本。物流的成本,还有一块是所有的仓管或者企业管理人员最不愿意碰的,就是人员管理,会消耗管理者很大的时间以及精力。我们看一下韩都的体量,作为淘品牌做得那么大,为什么只有一个仓储中心,难道它不愿意追求客户的体验度吗?当然不是,它主要考虑的点是人员管理问题,江浙沪一带这一问题尤为严重。
(4)场地
场地是决定分仓、合仓的先决条件。红袖是工字型的仓,两栋楼中间用连廊连起来,加起来是145000平米的仓,但是每年的吞吐量是1000万件。最头疼的点在哪呢?是服装的返季。做仓储物流的人都知道,仓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业务形态的结构、时间、季节、订单、波段,会有返单、快反,这些都是鞋服行业的特性,决定着仓储物流的变化。
(5)管理
管理,包括人员、货品、数据、业务流、物流以及绩效的管理等。拿绩效来说,做合仓的时候只需要做一套绩效体系,做分仓的时候可能需要做N套绩效体系,比如说企业的仓储有华南仓、华东仓、华北仓,绩效体系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仓的作业节点也不一样;再如数据的调度,当合仓的时候数据是一盘货,当分仓的时候系统可以做到一盘货,但是你也有分仓的数据,分仓和总仓之间存在调拨,调拨增加了物流的费用,这都是管理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6)设备自动化
最近看到微信朋友圈里面说的一句话:“很多企业的老板找了一个很懂设备但是不懂自己的人选了一套设备”,我觉得他说的还算比较有道理,为什么呢?设备的设计理念初衷全都是按照峰值单量进行设置,没有哪个企业上设备是为了满足日常单量。比如说上一个设备,峰值单量达到100万,做分仓的时候,主仓上了设备之后,订单能不能满足设备的运转,设备能不能达到饱和,这是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分仓设备的投资回报率是不是能够达到最终的效果,这也是我们要去考虑的一个问题。
(7)系统架构
现在越来越多的WMS做的越来越不像WMS。个人认为,整体的系统架构WMS的挑战不在于功能上的挑战,而在于系统延展性的挑战,在于系统压力的挑战。系统会面临什么压力?面临多仓、多人员、多订单、多设备集成等问题,而不是怎么样做波次,怎么优化路径。
5.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