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早在2013年,顺丰就成立了深圳市丰泰电商产业园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之后的5年,顺丰继续大力在全国建设产业园区,截止2017年12月31日,顺丰已经布局33个城市的产业园项目。根据天眼查数据,2018年,顺丰又新投资了7家。目前产业园总数已达到40家。该产业园旨在建设顺丰区域智能配送中心和跨境电商、金融平台等综合服务产业。
显然,王卫的意图是逐步降低对时效快递的过度依赖,打造一张综合物流网络。近年来,随着顺丰加码重货和冷链,时效业务占比有所降低,同时,重货、冷运、同城配等新业务占比有所上升。
(3)信息网方面。在物流科技上,顺丰一直是国内物流快递企业的先锋,自主研发了一套完整的智慧网平台。几年 4 月,顺丰又与东方嘉盛、朗华、怡亚通等8个盟友合资成立超级大数据公司,法定代表人王卫。
王卫通过“三网合一”的直营网络,构建了一个网络控制力强、稳定性高,独特稀缺的综合性物流网络体系,这也是为何顺丰虽然市场占有率并不是最高,但市值却高居榜首,比三通一达+德邦的总和还多300多亿的关键因素。
顺丰还通过投资苏州钟鼎四号创业投资中心、苏州钟鼎五号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深圳市物流产业共赢基金、Foundation Capital等方式,扩展自己的影响力。
2、横向扩展:跨领域谋划布局
王卫用了25年的时间在中国快递业称王,然而回头一看,却发现三分之一的城池竟然都建在阿里的地盘上,目前,顺丰来自阿里的订单基本占到了30%-40%,小半条命掌握在别人手里。
掌控意识极强的王卫怎么可能容忍这种情况继续存续下去,因此,他有意在打造自己的电商和新零售版图。
1:加码电商和新零售。早在2011年,顺丰就推出了顺丰优选网上商城,不过一直做的不温不火。
2014年,顺丰在全国铺开“嘿客”的便利店,首批共518家,除青海、西藏以外,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均有覆盖。不过仍然冷冷清清。
2016年,嗨客改名为顺丰优选,至此顺丰优选有了线下实体店。
2017年11月,顺丰推出丰衣足食无人货架,然而,短短几个月后,一首《凉凉》宣告终结。
2个月前,顺丰又推出了WOW全球精选店,并在世界杯上狠狠的火了一把。
然而由于电商和新零售领域竞争对手颇多,且还有财大气粗的互联网公司,顺丰在电商和新零售领域走相当艰难。
王卫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王卫不但自己干,还给自己找了一个小弟。15年7月,顺丰投资联合元禾控股战略投资百米生活,股份占比15%。
百米生活成立于2010年,是国内领先的商业Wi-Fi运营商,在上海、广州、成都、苏州等近30个城市设有分子公司,2016年在新三板正式挂。
现阶段,百米生活致力于构建线下消费场景内,连接人与服务的物联网平台:以商业Wi-Fi为切入点,通过物联网技术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在商户和消费者之间搭建便捷的沟通桥梁。
百米生活与顺丰的线上商城和线下门店有广泛的战略合作潜力。顺丰传统思维包袱太重,缺乏敏捷的互联网思维,百米生活具有浓厚的互联网气息和思维,正好可以弥补顺丰的不足。不过,由于先天互联网思维不足,即使有百米生活这个武器,顺丰目前也没有用好。
2:涉足3C和医药。顺丰运送的物品中,很大比例是3C电子产品。王卫打起了维修的主意,顺理成章成立丰修科技,为消费者提供电子产品的回收和维修服务。不过从丰修科技的工商信息来看,它未来涉足电子产品的销售也未必不可能。
顺丰运送的另一个重要物品是医疗器械和药品。顺丰投资苏州丹青二期创新医药产业投资合伙企业、顺丰医药,深入医药产业的上下游,为客户提供更好的采购和物流仓储服务。
3:金融输血。虽然顺丰在上市时,剥离了金融业务,以致于它的年报中根本不见金融业务的影子,但显然,王卫是希望把这个版块做大的。顺丰金融有供应链金融、综合支付、财富管理三大板块。
今年3月份,顺丰和同盾科技合资成立北京顺和同信科技有限公司。合资公司旨在打造一家全球领先的智能数据分析公司,通过对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资源的整合,为物流、供应链金融和新零售行业提供解决方案。
总的来说,王卫的投资逻辑是率先把物流这颗大树养好,通过将根茎延伸到四面八方,巩固自己的底盘,然后长出更多的枝丫绿叶,吸收外部的阳光,最后长成一棵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