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业界对智能/自主船研发的高昂热情推动了智能/自主船的快速发展,尽管如此,全球航运业也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运用各种智能系统所带来的挑战。其中以智能/自主船发展的数据储备方面的挑战最为突出。据蔡玉良介绍,智能/自主船的数据储备相对滞后,一方面是因为数据网络安全问题。现在业界谈论的智能船舶基本是以“大数据”为基础,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如实时数据传输和汇集、大计算容量、数字建模能力、远程监控、传感器等,实现船舶智能化的感知、判断分析、决策、控制及成长,从而更好地保证船舶的航行安全和效率。然而,就像硬币的正反面,就在我们积极拥抱互联网,向着船舶智能化挺进之时,其安全阴影也如影随形,令我们防不胜防。数字化在造船和航运领域的应用,如计算机管理、三维建模应用、航运监控与管理等方面越来越完善,智能化越来越强,与之相适应的,应用软件和管理软件也越来越多, 各种芯片、传感器、控制器等林林总总,它们在助推船舶智能化发展的同时,也成为了危害船舶安全的重要“帮凶”。另一方面是数据的所有权障碍依然存在。航运业的很多信息现阶段还做不到完全透明化、公开化。业界希望保密和所有权的问题还需要通过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实现。目前欧洲正在推行单一数据窗口遇到困难就是最明显的例证。
新业态的发展给行业涉及方方面面如船旗国、港口国、船东、管理公司、保险、物流、船级社,乃至于无人船配套的岸基公司等带来了挑战,需要靠业态的重构或者流程再造来解决。在规则方面,包括IMO、IACS层面都在不断完善和修订相应标准,为智能/自主船舶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公约、规则支撑。
船级社层面,各大船级社都在积极研究新技术、出台相应的规范指南。中国船级社一直致力于智能船的研究工作,已于2015年作为国际上第一家船级社发布了《智能船舶规范》,同时成立专门的项目组研究跟踪智能船的发展,这其中包括公约、规范对无人智能船适用性的专项研究。2017年7月,CCS正式发布《船舶网络系统要求与安全评估指南》,该指南于2017年7月20日生效。为了探索全新的检验模式,CCS成立了远程检验技术应用项目组,致力于研究和推广远程检验技术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深入应用。并于2018年发布了《无人机检验应用指南》,从无人机技术标准、检验执行机构资质、数据信息采集、检验应用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除此以外,CCS还积极与工业界合作,共同进行智能/自主船技术的开发研究。
从企业层面上,目前企业对安全生态的变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互联网时代,企业的核心技术、项目、未来行动、财务状况、企业弱点、客户资料等信息,很容易被对手获取,这使得安全防范变得越来越艰难。企业方面未来会更多关注船舶软件开发及相关智能系统的安全研究等。可以预见,未来各种各样的船用软件会层出不穷。但这些软件的正确性、稳定性到底如何,需要有相应的测试、评估及认证,这些都是企业层面需要积极面对的问题。当然,在智能/无人船相应的配套设备研发方面,各大航企和船舶配套企业都不甘示弱,比如瓦锡兰针对智能/无人船研发的自动靠泊系统就十分引人注目。
可以看出,数字技术正在改变航运业的面貌,而通往智能时代的道路上依然困难重重。在智能/自主船正快步走向未来的路上,如何让航运业获得更高的能效,提高安全性、更具可持续性是每一位航运人应该积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