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无人化发展状况与趋势展望

2019-02-21 11:16

  2018年8月28日,京东发布《世界物流无人机产业发展年度报告(2017-2018)》,全面分析了2017~2018年全球物流无人机发展状况。该报告指出,世界物流无人机产业呈现出美国全面领先、欧洲积极跟随、中国几近同步并逐步领跑、其他国家开始布局的格局。在中国,目前物流无人机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难以在短期内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但是未来前景广阔。因此,电商、物流快递行业领先企业与专业无人机企业纷纷涉足该产业,抢占巨大的市场空间。由干线级、支线级、末端级组成的三级智能物流体系成为物流无人机产业发展方向,其中,末端级物流无人机配送产业化进程加快,支线级物流无人机将成全球竞争焦点。

  在末端配送领域还有一种无人化方式也值得一提,即应用智能自提柜替代快递员送货上门。智能自提柜集成了物联网、智能识别、动态密码、无线通讯等技术,能够实现快递包裹的24小时自助存取、远程监控和信息发布等功能,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配送用工荒、用工贵等难题,又能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保护隐私需求、灵活时间取件需求等)提供服务,因此在末端物流配送环节得到广泛使用。

  物流无人化发展趋势

  物流无人化是市场需求与技术升级共同发力的结果。随着电商、传统零售向新零售转型,以及制造业智能制造的升级发展,物流体系与零售体系、智能制造深度融合,物流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物流无人化技术需求将从电商、物流巨头逐渐拓展到更多行业。

  如今,在配送中心、分拨中心以及制造企业生产线与仓库、新零售门店、无人餐厅乃至无人码头等越来越多的场景,包括无人化仓储、无人化分拣、无人化线边库等物流环节,AGV、机器人等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得到广泛应用,助力企业改善物流运营、减少用人数量、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强竞争优势。特别是电商与新零售、快递、汽车、电子等行业,更希望加快引入自动化、智能化物流设备取代人工作业。

  但是,受技术尚不成熟、成本有待下降、政策配套欠缺等因素影响,物流无人化尚处于起步阶段。

  首先,任何技术都有其适用条件,物流自动化设备系统并不是万能的。以无人仓为例,由于物流作业环节多,现场条件复杂,物流作业对象多种多样,产品、设备、作业流程等方面难以实现标准化,完全以设备取代人力,实现仓库或工厂所有物流作业的无人化,并做到效率、质量、成本的平衡,目前还有相当的难度。现阶段,企业需要树立正确认知,片面追求物流无人化不是一个好的方式,有一些岗位人的作业效率会更高,需要减少的是人的重复性劳动。

  其次,物流无人化需要大量应用高技术设备与智慧系统,实现成本较高,绝大多数企业难以承受。在京东集团副总裁、X事业部总裁肖军看来,目前中国人口基数较大,人力成本还没有成为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设备完全取代人工作业并非必要,人机协作仍将是物流无人化最突出的特点。他建议企业引入自动化系统时,应从局部改善开始尝试,逐渐积累经验再扩大应用范围。要实现整个物流场景的无人化,并非依赖某一种设备的开发应用,最重要的还是整体解决方案。

  最后,技术有待提升。例如,无人仓的主要技术瓶颈——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算法、精准识别技术等有待突破。此外,物流机器人作为无人仓的核心技术设备之一,要代替人工作,需要具备行走、识别和抓取的能力,目前相关技术还有待升级,同时成本仍需下降。上海欧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首席营运官刘世宏认为,好的AGV产品应该可以快速部署,快速运行,快速搬迁,适应柔性化应用场景;此外,AGV还需要与传输系统、升降机、叉车、人工实现柔性化结合。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际上,未来以无人仓、无人车、无人机为代表的物流无人化技术,不仅会带来物流运营效率的大幅提升,还将成为推进物流业发展的新动力,使物流行业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整个物流产业将产生颠覆式变革。

  普洛斯战略顾问和隐山资本管理合伙人董中浪清晰地指出,今后最好的物流公司一定是科技公司,是披着物流外衣的科技公司。未来,科技将横切物流产业,基本要素将会被重构。数据和AI驱动的物流资产带来运营的高效率,将彻底改变原有的物流产业格局。

  因此,只有积极拥抱技术,才能抓住发展机遇!


上一篇

  • 没有啦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