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开始,在一片不看好声中,京东开始埋头自建京东物流。高楼平地起,一切从零开始。
从京东2014年上市招股书中可以看到,从2009-2013年,其在物流上分别投入了1.44亿元、4.77亿元、15.15亿元、30.61亿元及41亿元,花费成本巨大。
直到2014年上市,京东庞大的物流和仓储体系才一下子在公众面前展露真容。其当年的仓储布局总规模就达到了250万平方米,超过了欧洲国家摩纳哥的国土面积。
上市之后,京东物流的快速扩张之路仍在持续,其仓储布局总规模增速十分迅猛,年复合增长率接近60%。2017年其仓储规模已达到1000万平方米。得益于仓储的快速扩张,自从2017年开始,京东物流的服务已经覆盖了全国所有区县3000个。
京东物流原本绝大部分的仓储依靠租赁,这部分资产相对来说并不重。但随着物流地产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京东为保障自身供应,持续投入大部分资金进行物流建设,自持仓储比例也在逐渐提升。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京东自有仓储物业80万平方米,占其总仓储面积的8%。
不过,自建物流的成本实在过高。快速建设的同时,京东物流也在不断地亏损。京东CEO刘强东2019年的公开信中表示,京东物流已连续亏损12年,2018年度的亏损总金额超过28亿元。
在此背景下,京东也开始通过使用第三方资金的形式,以进行更多的物流仓储建设。今年3月,京东透露已经与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合作共同成立了京东物流地产核心基金。
其中,京东认缴该基金20%的份额并担任基金的普通合伙人和资产管理人,预计该基金未来管理的资产规模约109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