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层次,突破作战筹划的非结构性壁垒。非结构性问题是战略战役筹划必须攻克的难题,可考虑组织联合攻关会战,通过数据驱动与算法驱动的结合、生物工程与认知科学的融合、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聚合,搭建指挥决策模型,运用智能手段解析非结构性问题,打造战略级和战役级的作战规划系统。可考虑分为两个阶段推进:初级阶段,从指挥员主导入手,运用作战筹划软件和大数据、云计算功能,实现指挥团队在线作业,联合制定作战计划;高级阶段,根据强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构建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一体化的作战规划系统。
第三个层次,突破指挥员个性的壁垒。指挥员的特色之一就是具有鲜明个性,可考虑构建指挥员个性特征模型,从分析指挥员个性入手,深入探索指挥员的意识、情感等个性特征,分析数据研究规律。也可考虑从生物工程和仿生工程融合入手,用人工智能的科技火炬点亮指挥艺术之光,针对作战双方斗智斗勇的活力较量,解开不按规矩出牌的扣子,掌控应对战场变局的主动权。
集聚战略力量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是一个世纪工程,需要举全国之力、聚多学科之智。可结合实际情况构建联合作战的大团队,团队里既要有自然科学家,也要有社会科学家和作战指挥人员。要把对战争本质的认知融入作战模型和算法,需要哲学家和军事家;要把战争法规和伦理道德融入作战模型和算法,需要法律专家和伦理学家;要把作战理念和制胜机理融入作战模型和算法,需要军事理论家和作战指挥员;要把作战规则和作战方法融入作战模型和算法,需要作战指挥员和战斗员;要把人工智能融入作战筹划和指挥控制,需要算法创新突破和生物工程的创新突破,需要作战数据、作战模型和作战规划的整体关联,还需要感知智能、认知智能和决策智能的深度融合。
夯实战略基础
人工智能是原创性大工程,必须从基础做起,从原创起步。基础不扎实,肯定走不稳;原创不突破,肯定走不快。应始终把基础理论研究、基础算法创新、关键元器件研发和高端人才培养放到优先发展的位置。作为一项宏大的工程,需要一批有志向的科技工作者,牢记报国使命,培育甘愿“长期坐冷板凳”的志向情怀,潜心从事“数十年磨一剑”的原创性基础研究。需要彻底摆脱功利主义的影响,只认事业,不认名利;彻底摆脱浮躁风气的影响,静心笃志,耐住寂寞;彻底摆脱形式主义的影响,少做虚功,专务实事;彻底摆脱“官本位”的影响,追求科学,不求官位。科学家应抱定科学精神,擦亮“实事求是”的思想底色,切实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同时,一方面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的奉献精神,另一方面还要努力为科学家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生活环境。不能让科学家既辛苦又清贫,要让科学家真正被全社会尊重,让科技之光照亮人类社会。
呼唤战略大师
任何世界级的战略工程,都需要科技帅才领军。回顾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造“两弹一星”的奇迹,靠什么?一靠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战略决心,二靠举全国之力的制度优势,三靠以钱学森为代表的战略科学家的引领,四靠具有战略素养的将帅统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创新发展,迫切需要大师级的战略科学家。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事业的需要。虽然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运用是一项崭新的事业,但也应该看到:指挥与控制领域的学科建设和指挥信息系统的实践活动,经历数十年、几代人的不懈探索,已经具有创新突破的良好基础。面对新的起点,应该从事业发展出发,合力推出指挥与控制领域的战略科学家。所谓的战略科学家除了具有深厚的科技素养和战略管理能力之外,至少还应具备三个方面的素质:一是要有一颗光明的心,具有忠诚之心、哲理之心、家国天下之心;二是要有战略素养,具有观大势的素养、把方向的素养、统全局的素养;三是要有大师的风范,具有海纳百川的风范、担当大任的风范、为人师表的风范。
习主席强调:“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驱动下,人工智能呈现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正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全球治理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必须认清人工智能的战略价值,打造强军安邦的国之重器;必须把握人工智能的时代特征,统筹面向未来的战略布局;必须明晰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掌握抢占先机的战略主动。加快推进军事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赶超步伐,实现具有决定意义的“弯道超车”,这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关键一招。面对人工智能吹响的进军号角,开启新时代,迎接新挑战,奋斗新征程,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业奋斗,迎接胜利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