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市值第三的互联网公司,美团连接着610万商户和4.5亿消费者,突破万亿市值之后,构建更完备的生态对于美团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若想形成生活服务业的闭环,实物电商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长期来看,美团可能会形成电商的另一种形态。2018年阿里收购饿了么,不就是为了等待这场巨头之战吗?
总结七
老牌商家与平台自有新品牌
会发生怎样的竞争?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论断呢?原因在于,笔者近半年的购物清单里,传统的老牌知名品牌的订单量直线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很多新兴品牌和平台自有品牌。
例如最近笔者购买了阿里巴巴自有品牌棒倍特和天猫精灵等产品;还买过京东自有品牌京造的吸尘器,小米米家的沙发,还选购了小米生态链品牌云米和大白等品牌的产品。就连冰箱和空调,笔者都没有选择海尔和格力等老牌商家,而是选择了苏宁极物的小“BIU"。
平台自有品牌天生具备一定的资源优势和运营优势,他们频繁在社交媒体曝光,吸引了众多年轻的爱尝鲜的消费者。
短期内平台自有品牌不会引起较大的竞争。但是今年我们毕竟目睹了“格力和奥克斯的空调大战”。原本品牌方和平台就有着大量的摩擦,如果随着平台自有品牌的不断推出,必然会跟老牌商家抢夺用户。那么届时双方又该如何应对呢?
总结八
新消费新零售下的消费者变化
进入到2020年,消费者的变化既有长期的也有短期的。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三十而已》里面有一段关于“云彩收集者”的对话,其实“云彩收集者”就是圈层和社群的概念。消费者的圈层化已经日益明显,笔者平时参与最积极的就有咖啡社群、汽车社群和游戏社群,这些社群就代表着一种随时连接、高频互动、稳定消费的圈层。
这不正是品牌商家梦寐以求的“社群”经济么?所以,品牌经营社群的下一站就是打造自己的文化圈层。
消费者圈层化的本质是分层化的消费市场变化。消费市场的特征已经从以前的大众化消费变成更加小众化的消费;而主流消费市场的支撑已经从为数众多的中低端的大众消费群体转变为以新中产阶级为代表的中高端小众消费群体。
总之,消费者圈层化、小众化这一点是长期的变化。
短期的消费变化则是受疫情影响比较明显,比如,消费者们变得更加“宅”,更加依赖网络,更加注重线上的互动,也更加注重健康等。
以上的8点分享只是商业社会的一个小切面,也仅仅是数字化时代的冰山一角。2020年我们所经历的、所改变的,不仅仅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商业模式,更是整个世界运转的方式。
对于零售行业而言,我们在面对数字化转型的同时,更应该理解数字化的本质;见微知著,深入这场数字化转型之中,找到破解未来发展迷局的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