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京东战投的人士看来,京东战投的风格与策略也非常明显,与阿里、腾讯相比,盘子没那么大,手头的钱也没那么多,基本是围绕主业,以“货”为逻辑与导向,谁能帮助搞到更好的货、独特的货,就有独特的战略价值。
过往,京东对于易车、途牛、永辉超市、唯品会等战略投资,分别对应的是便是京东在汽车、旅游、生鲜、服饰等领域布局。很多时候还有腾讯一同出手,然而,这些战略投资大多并未显现出明显的协同效应。
2014年京东首次入股途牛,后一度成为其最大股东,途牛获得京东旅行-度假频道网站和移动端的5年免佣金独家经营权。近几年,途牛持续亏损,2020年6月将途牛股权全部转让给凯撒旅游。
2015年京东入股永辉,当时京东的意图是想借助永辉的生鲜供应链赋能京东生鲜。
操作起来却不容易。京东战略投资部一位投资总监曾告诉我,投的时候想象空间很大,想过在整个生鲜品类上进行大合作,同时布局线下商超。但在具体合作中却发现,无论是线上的消费品还是生鲜品类,双方的规格、需求都不一致,线上需要更标准化一些,线下店则更灵活。“永辉地采的生鲜供应链比较强,但怎么磨合需要花时间。所以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其实都没有找到协同的点,一个核心的原因是两种不同的模式在走。”
廖建文称,“与永辉会再做一些深度的战略协同,战略协同有很多,不是说一夜之间的解决方案,肯定会有一些东西出来的。”
其实在生鲜领域,京东还投资过天天果园,同样没能起到战略作用。此前,天天果园的一位前高管向我透露,这笔投资是京东投资部极力促成的,后来业务部门并不看好,天天果园创始人王伟要保持独立性,最后就成了各怀心思。
接近京东战投的人士认为,之前京东战略投资很多无法实现战略协同,与其商业模式有关,投资时以“货”为逻辑,投资伙伴同样卖货,在供应链环节很难分钱,甚至是互斥的。
2019年9月,来自鼎晖投资的胡宁峰成为京东战略投资负责人,向廖建文汇报。
上任后不久,胡宁峰告诉媒体,从未来主要还是两件事情。一个是做战略大布局,如果是在核心发展的主业上的重大的赋能、业态创新、能力建设,就不会只看两年三年,甚至是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看。
另外还有一些投资,要更坚决,不要夸大战略的价值,战略有协同,尤其是少数股权投资,不要总觉得投了钱,这个公司就是我的了,就能配合这个那个事情。“少数股权投资,就永远想清楚赋能,我把能力交给你,但是我不能对这个事情有路径依赖性。”
一个插曲
京东战投也在发生变化。
“总体的工作方式应该没有变化,老板层面的决策、想法和方向变化了,投资的绝对数量变少了,偏重大项目和战略意义上有协同的项目。”接近京东战投的人士说。
京东战投与业务部门联系紧密,在具体行业如果相互配合融洽,投资部的人还会深入业务,帮助做战略规划,有点类似Business partner的关系。
胡宁峰说,历史上更多的投资项目是业务部门发起,未来是一半一半。一方面,业务部门在业务过程当中触手特别长,有很多切实需求。另一方面,未来希望战投部有更多机会去寻找与创造机会,某些时候在布局层面需要更前瞻。
“如果说(投资)优先级的话,也许是我们不同板块的优先级上稍微有一点差异。比如,我们的低线市场应该会是非常重大的事情,以及包括部分的供应链、物流、产业带,这几个核心能力的打造,都会是我们未来非常重要的事情。”胡宁峰说。
去年以来,针对下沉市场,京东先后投资五星电器、迪信通、港股上市公司彩生活、国美等。7月21日,京东宣布已完成对江苏五星电器剩余54%股权的收购,已全资持有。
最受关注的还是投资国美,其中还有一个插曲。
多个信源向「蓝洞商业」证实,京东比拼多多更早接触国美,甚至已经到了谈文件的阶段。拼多多虽然进入时间较晚,但更积极主动,效率也更高,负责谈判的两个人专程从上海赶到北京,熬了个通宵,基本敲定下来。仅用了十天时间,双方完成交割,战投资金到账。
对此,刘强东盛怒。
甚至,这给当时京东同步进行的其他资本项目在节奏上也带来影响,为了避免再次出现“板上钉钉的项目被撬掉”,一些执行团队被要求项目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签约。
之后,京东与国美再次接触,交易达成。
廖建文将京东在下沉市场的投资描述为一系列动作,京东更关注未来线上线下供应链的协同、C2M的协同。“这代表着我们对核心品类的一个大的战略布局,如何提升我们的护城河,如何去加深我们对这个反馈的增长,从这个角度去思考。在这个大的背景下面,我们有更多的胸怀去拥抱,也许过去我们有过竞争关系的变成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
业务依托资本,资本流向反应业务变化,刘强东正在加紧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