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资本盯上的机器人

2021-09-01 16:09

  若进行专业的区分,服务机器人可以分为专业服务机器人、个人和家庭服务机器人两种。人们常见的专业服务机器人包括配送机器人、安防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个人和家庭服务机器人则以清洁机器人(扫地机器人)、娱乐机器人为主。

  机器人的主要作用就是代替人类完成某些重复性和高难度的工作,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情况下,服务机器人员工开始出现。

微信图片_20210901160658.jpg

  图 / 普渡的产品发布会,分别为“葫芦”、“闪电匣”两款服务机器人

  2020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9064万人,社会老龄化程度在不断加深。当人口红利消失后,劳动力数量和用工成本都越来越高,加之机器人成本随着技术的提高逐渐降低,专业服务机器人员工在餐厅、酒店、写字楼等场景出现的数量也在增加。

  在个人和家庭服务机器人中,扫地机器人是最被大众熟知的,也是近两年市场增速最快的机器人品类。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扫地机器人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94亿元,同比增长19.1%。

  “扫地机器人这种品类还是属于技术快速迭代的阶段,这时候一定是拼产品拼技术。但所有同行都在共同把整个市场做大,不是从竞争的角度出发,而是在研发和市场推广方面持续投入。”科沃斯COO李雁对「探客Tanker」说。

  在专业服务机器人中,配送和医疗机器人是目前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随着疫情防控要求兴起的无接触服务需求,直接给配送机器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动力。

  “机器人接入电梯云服务系统可以实现自主上下电梯功能,还能感知电梯拥挤程度,通过对接机器人商城可以实现各类物品的无人配送。在餐厅这种人来人往的复杂环境中,机器人需要强大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计算能力,搭载激光雷达、机器视觉、深度视觉等多个传感器进行自主导航、识别障碍物和自主停靠配送等,在拥挤的餐厅中来去自如。”擎朗智能公关总监池晓敏向「探客Tanker」介绍。

  从产业链来看,服务机器人的上游包括零部件、芯片、舵机等电子元器件供应商,中游则是系统集成商和组装厂等制造环节,下游就是我们常见的家用和专业服务机器人的不同产品,这些有着各式细分功能的产品正纷纷流向对应的B端和C端用户手中。

  除了消费需求的推动外,政策端对机器人行业的促进作用亦不可忽视——目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和市场应用,《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和《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都曾提出要促进服务机器人的研发和产品化。

  我国第三产业GDP占比正在逐年提升,2020年已达54.5%。随着产业发展和人们消费升级的双重推动,市场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呈现稳步增长。

  因此,在服务机器人企业获得巨额融资的背后,是国情、政策、社会需求的多重支撑。

  服务机器人的春天在哪里?

  诚然,行业趋势的向好吸引了资金的涌入,而资金的涌入让行业更具发展潜力。

  IFR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个人和家庭服务机器人销售额65亿美元,2023年将达到121亿美元,而专业服务机器人2020年销售额为139亿美元,2023年预计达到277亿美元。

  此外,中国电子学会数据显示,国内服务机器人销售额从2015年的6.4亿美元增加到了2019年的22亿美元。

  据「探客Tanker」了解,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近5年的复合增长率为40%。随着机器人技术的提高和服务机器人的消费认知加深,这个行业已经逐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在大众消费生活中普及。

微信图片_20210901160704.jpg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但机器人是一个技术难度很高的产业,即使有大量资金进入也无法保证能在预期的时间产生规模化的效益,如果不能迅速提升技术能力,待资金消耗完的那一天可能就是这个行业再次进入寒冬的时候。

  实际上,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刚刚从初级阶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对企业来说除了追求技术能力,更要从不同角度分析用户需求,抓住用户心理。从B端用户的视角来看,机器人成本越低,能提供的定制化服务越多越好。从C端用户的视角来看,家用服务机器人的隐私安全是重点。

  总之,一切高科技的商业化落地的前提都要从市场需求出发。

  作为最接近消费者的机器人产品,服务机器人以细分功能切入垂直领域,专业服务机器人要以“租售+长期运维”的模式为商家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成本;个人和家庭服务机器人则要以“解放双手”为最终目标服务用户。

  从目前来看,服务机器人取代人工劳动力的效果仍不十分明显,不过,在政策支持、资金涌入、市场需求的多重作用下,服务机器人的“春天”已近在眼前。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