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牛鞭效应的成因和解决方法

2021-09-16 16:34

  如果某种产品的需求大于供给,且这种情况可能持续一段时间,厂家给供应商的订单可能大于其实际需求,以期供应商能多分配一些产品给它,但同时也传递了虚假需求信息,导致供应商错误地解读市场需求,从而过量生产。随着市场供需渐趋平衡,有些订单会消失或被取消,导致供应商多余库存,也使供应商更难判断需求趋势。等到供应商搞清实际需求已经为时过晚,成为又一个“计划跟不上变化”。这种现象在2000年前后的电子行业有着充分体现,整条供应链都深受其害,积压了大量库存和生产能力,前面提到的思科就是一个典型例子。2005、2006年前后全球原材料短缺,大家拼命多下订单,希望冶炼厂能多分配些产能,客观上造成了冶炼厂产能的过度膨胀。2009年第二季度后部分电子产品短缺,造成市场上类似的过激反应,掀起新一轮的产能、库存膨胀。

  上述种种成因,除了批量生产与生产模式有关外,别的大都可以通过供应链范围的信息共享和组织协调来减轻影响。

  上下游企业之间培养信任并加大非核心保密信息的交流和共享,通过信息交流代替实物的库存,避免多重预测,减少信息的人为扭曲;在价格政策上,制造商应谨慎使用价格促销,并尽量与零售商实行“天天低价”;在理性预期上,供应商应以历史需求为基础分配产品,从而避免用户单位虚报需求;在生产方式上,供应商应采用精益生产,使达到最佳经济生产批量的数量减小,从而减少供应链库存,提高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响应速度。但不管如何努力,在不完美的现实世界里,牛鞭效应根深蒂固,可以控制,但不可能完全消除。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