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末发布的2021财年季报中,阿里实现营收2425.8亿元,同比增长10%,创下自2014年美国上市以来增速最低纪录。告别高增长时代,已经成了国内老牌互联网公司的新常态,一面是传统优势业务盘被后来者蚕食,另一面是新兴业务营收增长乏力。
依靠核心业务“躺着赚钱”时代一去不返了,外界需要他们拿出一个新故事,但无论是对第二增长曲线的追寻,还是多引擎战略的制定,都充满着艰难。比如,曾让马云坚信平台模式轻运营的正确性,如今失去了22%市场份额的阿里似乎也走上了重产业的道路。
再细说物流:进入物流行业的创业者们不尽其数,他们或携技术,或携资本,或携地推能力,在讲一个互联网物流时代的新故事,然而成功者有,失败者也不少,即使已经站上头部的位置,仍不能算验证了模式的成功。
曾经,中国物流发展足够迅猛,然而,今天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到了新阶段,增量时代正转变为存量时代,与互联网大厂一样,物流企业,同样进入存量时代,在这个时代,不再是风口,不再是猪也能飞起来的时代。
几乎所有物流细分行业都陷入到艰巨竞争和困难经营的局面,只有真正有价值的物流公司,才能展示出自己的盈利能力,才能打造自己的星辰大海。近日,大洋彼岸,联邦快递创始人6月卸任CEO,缔造传奇一生他,据说卸任的原因也有增长压力因素。
然而,物流不再具备投资价傎了吗?只要你有“股神”的眼光,真正地抓住值得拥有的头牌资产,就一样能赚得盆满钵满。据说股神巴菲特曾在“物流”上捞金不少,让后来者惊叹物流公司原来可以具备如此巨大的市场价值。
中概股股价处在低位,对于国内互联网大厂,对于物流企业,抄底不乏其人,有着“中国巴菲特”称号的大佬段永平,在腾讯股价节节下跌之时,连续四次抄底腾讯。不可小看段永平的这一举动,具有投资风向标的意味,因为他带出的四个门徒,分别成功打造出了步步高、OPPO、VIVO和拼多多,他的眼光很独道。
对于物流来说,京东收购德邦就发生在第一季度,国外的机构对中国物流也是频频下注。大家常谈的淡马锡,在物流行业的投资布局上,出现了明显的倾斜和加速。比如,在2021年以17.05亿港元(13.9亿人民币),参与了京东物流的pre-IPO。
还有规模超过淡马锡,新加坡最大的国际投资机构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也在中国物流行业进行着深入的布局。
他们认为,潜力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促进了对高端优质的现代物流设施和服务的需求,推动着物流行业在中国的高速发展;另外,在中国,物流成本与世界发达国家比,占制造业的比重还过高,还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三、下沉与进村
内卷,不仅在快递,在物流,更在电商,2021年第四季度,京东营收增长23%,但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亏损为52亿元,营收增长,但净利巨亏。
更要命的是三大传统电商还面临着抖音、快手的冲击,相比起传统的货架电商,抖快的内容电商显然在当下更为吃香。一边刷直播、短视频,一边购物下单,成为了新型的消费习惯,尤其是在抖快切断外链,大搞电商闭环的当下。
因此,对三大传统电商来说,与其继续内卷,不如退一步,向下寻找机会,这个机会,目前他们瞄准的是下沉与进村。
对于下沉,如今已杀成一片红海,自2018年开始,京东就开始加快从低线城市挖掘用户增量。自那以后,低线城市用户逐渐成为京东新增年度活跃用户的基本盘。几年前,拼多多的强势入局,让下沉市场成为电商平台的金矿。淘特,也是阿里巴巴为下沉而设。
下沉的另一殊途是进村。发家于“农产品”的拼多多,可以借助在农业上面的优势,专注于农产品的线上转化。农业一直以来作为拼多多的基本盘,从农产品生鲜入手,在品类上建立优势。拼多多物流也借助这一优势,先在沉稳有力的下沉市场扎根,再从“农村包围城市”。菜鸟也看到了农业产业升级新思路。
3月21日,拼多多公布了2021全年度财报,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相较于2020年的亏损71.80亿,2021年净利润为77.69亿。
进村,不仅抓住了政策的东风,对乡村振兴做出贡献,更是社会对电商事业价值的认同,在今天这样的大环境下,不失为一条较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