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600亿,集体出逃!美版拼多多,为何惹怒中国人?

2022-04-12 14:18

  有媒体曾报道,一位Wish卖家在2019年-2020年被平台罚款总计超过300万,银行也负债百万,被逼到卖房子。

  去年Wish被央媒指责“乱罚款”,报道中浙江卖家廖先生,因产品被认定为“误导性产品”多次收到罚款通知累计,被罚超过30多万美元,平台给出的罚款理由十分笼统。

  从2020年4月份开始,Wish以“对客户不诚实”为由,暂扣了大量卖家款。

  这段时间,因为疫情工厂不能开工导致的断货、国际运输等原因,导致货品积压,晚发货等问题,但Wish通通以“对客户不诚实为由”算在卖家头上。

  最无奈的是,罚完后又追加每单500美元罚款,并且没有任何通知,也没有任何申诉入口。

  据公开信显示,这段时间,被Wish暂扣的卖家货款高达5000万元。

  卖家表示:艰难时刻,不想着怎么和商户共渡难关,却明目张胆地撸中国卖家的血汗钱!

  甚至有网友称:Wish是一个靠罚款,撑起业绩的平台。

  这波操作下来, Wish卖家出逃,用户活跃也下降4600万,市值也蒸发600亿。

不断丢失的信任,让Wish走下神坛

  “我肯定想好好做下去,确实被伤到了。”

  这是一个在Wish做了4年的服饰类的卖家无奈说出的话。

  在朝令夕改、新规增多、处罚过重这一次次的打击下,Wish一直凭实力消耗用户信任。

  如今说罚款是为了纠正,前期低门槛留下的弊端,那Wish在售后和佣金上的操作,就是在逼卖家出走。

  一般电商平台做自营是常态,大部分会走差异化路线,避免和卖家竞争的,但Wish却直接抢卖家饭碗。

  Wish的自营店,会复制卖家爆款链接和评价,收取卖家样品进行转卖。

  很多卖家在产品卖爆后,会有大量库存,一旦被平台截胡就会损失惨重。

  之后的操作更是堪比强盗。

  因为平台拥有改价权,Wish擅自把卖家几美元的产品加价到十几美元,而平台自营店却不加价。

  如此一来,卖家的销量就呈现断崖式下降。

  有人说,既然平台如此不厚道,为何不投诉呢?

  这就是Wish的狡猾之处,为降低成本,Wish上基本没有人工客服,统一为机器人答复。

  如果想要投诉,Wish的母公司是一家美国公司,针对Wish平台的所有不合理扣款、不正当竞争的起诉,卖家必须到美国向当地法院起诉。

  这意味着,在中国的所有诉讼,几乎难以触及Wish平台本身。

  这就导致了很多用户只能吃哑巴亏,默默退出平台。

  霸王条款、恶性竞争,使得Wish始终无法沉淀品牌,商户没有耐心在Wish上深耕并打造品牌,无法稳住商户的心思。

  Wish的负责人曾说过,我们正投入更多精力,了解我们的商户。

  但从实际结果来看,在买家和卖家的平衡之间,Wish往往选择牺牲后者。

  根据Wish资讯发起的商户调查显示,62.2%的人表示一言不合就罚款,入了坑。

  在好感度调查中,竟然有44%的人表示,没有任何满意的地方。

  一位卖家直言,做Wish的卖家最终都只有一条出路,就是店铺货款最终被以各种理由没收,“平台方几乎是“跨国诈骗平台”。

  一个全球第一的平台,做到这种程度,可见平台对卖家的重视程度多差。

  也正因为没有平台信任,在其他平台的兴起后,中国卖家相对于对亚马逊的“口嫌体直”,逃离Wish时更为决绝。

  作为一个平台,商户的信任和用户的品牌信任是挂钩的,维持忠实客群,能保证用户活跃度和交易频次。

  虽然Wish被称为美国版拼多多,但拼多多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农业,直接联系超过1200万农民与7.31亿用户群。

  这些用户和卖家,是拼多多发展的最强护城河,也是Wish和拼多多最大的区别。

  没有品牌和平台忠诚度的Wish,只能是捧得有多高,摔得就有多狠。

  结语:

  在跨境电商鄙视链里,Wish这一类属于最底层。

  不仅是因为其主攻下沉市场,更重要的是,其对卖家和用户的管理能力,以及他们对平台的信任度。

  Ebay要累积信誉才能正式卖产品,审核周期很长,开始只能上五件产品。

  亚马逊的审核就更严格了,很多产品都有销售限制,严禁销售仿牌仿款。

  但Wish上,最严格的制度,却是罚款制度。

  虽然他们的要求比较严格,但他们的规则和数据更规范透明,无论是对卖家而言还是对买家而言,都更容易产生信任。

  反观Wish,很多卖家是小白,可以依靠爆款快速赚钱,平台发展速度也很快。

  低价是其最硬核的武器,但时至今日,用户缺乏信任的后果是,商家和用户都可以轻易离开。

  当Wish价格优势不再明显,其市场热度自然会下降,在此情形下,如果有其他平台崛起,Wish将毫无还击之力。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