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期内,传化智联积极拥抱华为、海康、中国电信等高科技企业,并基于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黑科技”,共同搭建升级了多个智能架构系统。
受益于数字科技的全面列装,目前,传化智联智能公路港已从单个基础物流设施,进化为数智化的城市物流中心,并围绕“物流企业、货车司机、商贸企业”形成了新数字物流生态圈。
智能物流服务平台方面,去年4月,传化智联整车服务业务推出了承运产品“融易运”,旨在联动“陆运通”,为制造企业提供集运费合规结算、专属运力池建设、承运商管理、全链路数据分析以及金融服务为一体的数字化综合解决方案。
9月,传化智联根据制造业供应链成本高、效率低,数字化程度低、不可视,服务难保障等行业痛点,发布了传化大票零担数字化服务平台。
传化智联内部相关人士表示,公司希望以平台化的方式,既为零担企业提供数字科技服务,又为货主企业提供“快递式”的物流服务。
在懂财帝看来,零担数字平台的推出是传化智联物流业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这意味着,传化智联围绕数字货运领域的布局已经全部完成,即线上以传化货运网为统一出口,形成整车、零担、云仓业务布局,全面发力公路领域的数字货运。
其中,重资产的智能公路港聚焦线下城市数字物流生态,是物理底座与基石。
轻资产属性的传化货运网整车服务、零担服务以及云仓服务聚焦线上数字物流生态,与智能公路港服务、金融服务深度协同,共同向制造业企业输出一体化数智供应链解决方案。
这是“重”与“轻”的融合之道,也是传化智联物流业务之间的飞轮效应,将为其注入更强劲的增长动能。
价值爆发前夜
产业数字化浪潮澎湃激荡,重仓数字整车与零担物流赛道的传化智联,正航行在最广阔的蓝海市场。
公开数据显示,公路货运市场是中国物流业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公路货运量占物流总运量的比重在75%左右。
而其中,整车、零担物流运输又是公路货运中体量最大、痛点最明显的两个细分赛道,2020年合计市场规模约为5.33万亿元,约占中国物流成本总支出的35.78%。
据灼识咨询发布的研报,2020年,中国公路运输市场总规模超过6万亿元,但数字货运平台的GTV仅占整个公路运输市场的4%。预计到2025年,这一占比将达到18%。
但与此同时,行业中也有众多玩家察觉到了新商业机遇,他们纷纷入局,希望能从中分一杯羹。
懂财帝结合华创证券研报,将主要玩家们分为三类。
其一是互联网科技公司,这类玩家依靠线上货运信息撮合平台,切入交易端与增值服务端。
其二是专业运输型公司,他们既打造互联网货运信息平台,也自建车队开展运输服务。
其三就是以传化智联为代表的,轻重模式结合的综合型物流供应链服务平台。他们既有领先的数字科技,又能基于线下智能公路港为制造企业提供更多元丰富的数智化解决方案
对比来看,三类玩家虽然各有优势,但目前,以传化智联为代表的数字物流服务平台显然更契合中国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
将视角转移到资本市场,优秀的创业公司总是有着相似的战略规划与成长路径。
如今,京东物流正同样以数字科技为驱动力,为客户提供仓储、综合运输、大件、冷链等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
市值方面,截至4月25日收盘,京东物流总市值为1022.3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855.82亿元。
与之相比,传化智联与京东物流所处的细分赛道不同,但以业务盈利的估值标准来看,传化智联最新总市值仅为168.01亿元,动态市盈率仅为13.46倍,这明显处于价值低估状态。
实际上,券商研究机构等敏锐的“掘金者”早已嗅到了价值腾飞的机遇。
西南证券在去年年底发布的研报中表示,得益于公路港业务投产放量和租金上升带来的坪效提升,以及公司网络货运平台业务起量的营收和毛利增加,叠加公司供应链业务结构性调优带来的毛利率提升,给予公司“买入”评级,2022年目标价为10.90元,PE为18倍。
华创证券在今年年初表示,看好传化智联公路港转型夯实线下业务底盘,以及网络货运平台带来线上业务超预期的增长可能性。维持“推荐”评级,一年期目标价为10.71元。
另外,年报发布后的4月26日,传化智联股价即高开5%。
按照最新收盘价粗略计算,传化智联股价短期内或将拥有80%左右的涨幅空间。
再将视野延伸到海外,参考美国零担巨头ODFL与罗宾逊物流的价值成长路径。过去数十年间,两家公司与美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同步,如今市值分别为318.33亿美元、130.5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86.34亿元、855.81亿元。
据此长期来看,未来,当中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他们会发现数字物流供应链将愈加重要。
届时,庞大的需求将凝聚为数字物流风暴,而服务中国智造的传化智联将进入星辰大海,拥有无限的成长空间。
以未来视角看现在,中国数字物流供应链的领航者传化智联,正处于价值爆发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