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六安市,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让这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非常适宜菌药生产,香菇、石斛、灵芝、黄精等菌药量大质优。
守着大别山独特的自然资源,如何将“药库”变“金库”?近年来,六安市邮政管理局紧密围绕绿色发展布局,引导寄递企业与中药材企业在菌药及其制品的寄递、销售、配送等环节开展合作,扩大“十大皖药”寄递渠道,打造了年寄递业务量达千万级的“皖西菌药”项目,成为当地破解“农产品出村”难题、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典型。 据统计,2021年六安市“皖西菌药”年快递业务量达1200万件,快递业务收入8530万元,拉动就业人口2000余人,快递企业服务“皖西菌药”业务收入年均增长率超过38%。 政策铺路 试点先行 夯实三级寄递物流体系基础 “农产品上行的最大问题是物流,加大农村寄递物流基础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物流网络是便利农产品出山的基础。”六安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局多措并举推动搭建县乡村三级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努力实现“当日收寄当日出口,当日进口当日投递”的时限目标。 六安市县乡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的顺利构建,离不开当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面布局。 据了解,《六安市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建成1个市级邮政快递专业物流园区、4个县级寄递公共配送中心、130个乡镇交通综合运输服务站,至少建成200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示范站,县乡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成为农村物流体系的骨干力量。目前,六安市金寨县政府投资1.37亿元,用以建设县级寄递共配中心;霍山县政府投资1.5亿元,建设县级快递物流园,整合申通、圆通等主要快递企业入驻,启用大型快件自动化分拣线,实行统一分拣配送,推进寄递物流体系信息平台建设;此外,市政府投资拟建的市长三角一体化物流园区已立项。 为更好地落实《方案》内容,六安局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资源共享、分类推进的原则,从强化邮政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开展“快递进村”提升工程、补齐农村寄递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农村冷链基础设施、健全农村产品上行发展机制、规范农村地区寄递物流秩序等6个方面,推动政策落实。 “我们向政府争取到一系列政策支持,如对县区寄递公共配送中心、乡镇交通综合运输服务示范站点建设给予每年100万元奖补;对配置快递智能自动分拣配备投资额达200万元以上的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投资额10%以内的一次性奖补;各县区对稳定运营运递邮件快件的农村公交线路年补助不少于100万元;对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按照不超过建设设施总造价的30%予以补贴等等,有力推动全市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六安局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