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美团平台上的骑手为527万,光是外卖业务,骑手成本为682亿元,占外卖收入的71%。这一年第四季度,美团配送服务营收143亿元,远低于相关成本183亿元,这意味着每一单亏损超1元。
顺丰同城在2020年,人力外包成本和雇员福利开支达到48.6元,占当期营业成本的96.6%,被戏称为“给骑手打工”,而2021年顺丰同城的人力成本扩大到80.27亿元,占营业成本的88%。
为了节省人力成本,很多平台都选择了外包,而要进一步降本增效,还要提升技术;此外,要和其他平台竞争,吸引客户,营销费用也不可缺少。
所以,除了运力成本之外,科技和营销的投入也是主要的成本。
再是规模化,所谓“薄利多销”,在成本高昂的前提下,要实现盈利,就要靠规模效应。
但是,即时零售不比外卖,有着稳定高频的需求,这一需求,更加具有即时性、分散化、个性化的特点,“救急不救全”,导致即时零售在疫情、节日等特殊时期,需求量会暴增,而在不那么急需的情况下,订单量并不高。
要提升单量,除了保证质量和服务之外,还需要更多时间想办法培养用户习惯。
即时零售,真风口还是伪需求?
毋庸置疑的是,即时零售的需求是真实存在的,各大平台的押注,也表明了看好这一赛道的态度。
据艾瑞咨询预测,2024年中国即时零售市场将达到9000亿。
在达达集团的招股书里,2019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为467亿元,到2023年,预计市场规模将达到3854亿。
而美团的CFO陈少晖也对即时零售非常乐观,他曾预测这一市场的潜在规模将达到万亿。
即使这个蛋糕够大,巨头争抢,但目前行业仍未解决稳定盈利的共同问题。
这让人想到了社区团购,同样一夕之间爆发,受到互联网巨头看好和加码,也有人称这是一个万亿市场。
但现在,社区团购这个“万亿市场”却干倒了不少企业,留下来的企业,仍陷在困局中难以突破,挣扎求生。
再甜美的果实,只能看到不能吃到,也是枉然。即时零售现在的处境,和社区团购何其相似。
可以预见的是,在即时零售这条赛道,要跑向盈利,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