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着力强化中欧班列设施保障能力。深入落实中欧班列“1+N+X”政策体系。以瓶颈路段和拥堵口岸为重点,积极推动中欧班列西、中、东通道“卡脖子”路段升级改造,大力拓展与中东欧、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国家间的运行新通道,加快推进阿拉山口、二连浩特、满洲里等重点口岸站扩能改造。大力推进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加快提升枢纽节点综合服务能力,促进基础设施集约高效发展,增强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中欧班列开行由“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转变。
(二)着力提升中欧班列开行质量效益。持续优化运输组织,大力拓展回程货源,促进运输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切实加强品牌管理,从运行效率、服务质量、创新能力、品牌文化等多方面打造品牌形象、丰富品牌内涵,进一步提升中欧班列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优化通关流程,缩短通关时间。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加快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发挥好“指挥棒”作用,将更多运输资源向开行质量好的企业和线路倾斜。
(三)着力增强中欧班列持续发展动力。加快中欧班列信息平台、智慧口岸建设,努力打造“数字班列”“智慧班列”。创新服务模式,完善多式联运服务,推进中欧班列与丝路海运、西部陆海新通道等联动发展,打造“精品班列”“定制班列”。充分挖掘沿线国家和地区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在条件成熟时,探索开行“人文班列”“旅游班列”。积极探索“运贸一体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商、贸易商直接合作,进一步提升附加值和盈利能力。
(四)着力完善中欧班列国际合作网络。稳步推进沿线国家政府间合作,抓紧对接与我共建意愿强烈的国家,拓展中欧班列国际合作网络。继续用好中欧班列运输联合工作组这个国际合作平台,在运输组织、运价协调、线路拓展等方面加强沟通协调,维护好、建设好、运营好中欧班列统一品牌。结合重要时间节点,统筹加强中欧班列宣传,讲好中欧班列故事。
(五)着力强化中欧班列运行风险防控。统筹疫情防控和中欧班列开行,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安全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机制,密切与沿线国家相关部门的沟通交流,及时发布中欧班列运行安全预警信息。用好中欧班列沿线国家执法安全合作会商机制,加强安全运输技术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完善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安保措施,为中欧班列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