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好货运物流基础支撑作用

2022-07-04 11:28

  四是网络货运等智慧物流新业态快速发展。当前我国已进入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发展阶段,交通物流业积极抢抓新一轮科技变革发展机遇期,加快推进互联网、移动通信、5G、区块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货运物流业深度融合,不断加快产业数字化步伐。积极开展网络货运新业态创新发展和试点工作,鼓励企业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加快整合社会零散运力和物流资源,实现网上下单、线上智能匹配、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目前,全国已涌现出2000多家以网络货运为主要形式的市场主体,大幅提升物流运输效率和社会化组织水平,可为上下游企业节约成本10%—30%,车货匹配时间由过去的一两天降低至现在的一小时之内。智慧港口、智慧枢纽等新基建加快建设,无人驾驶、无人车、无人机等新服务不断涌现,科技创新在货运物流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

  五是国际物流服务体系有力支撑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推进国际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促进沿海、沿边和内陆地区协同开放、一体化发展。中欧班列成为“一带一路”开放合作新名片和“钢铁驼队”。2021年我国中欧班列开行数量超1.5万列,连续20个月单月开行千列以上,铺设78条运行线,通达欧洲23个国家180个城市,在积极应对全球疫情冲击、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网络拓展至107个国家(地区)315个港口,成为支撑广西、重庆、贵州、云南等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

  我国货运物流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少短板:货运物流大而不强问题依然突出,物流运行效率还存在较大差距;运输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铁路和水运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融合衔接并不顺畅,多式联运“中间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效率不高、成本较大;国际物流竞争力不强,缺乏具有全球网络布局和一体化运作能力的领军型企业,国际航空货运机队规模较小,与联邦快递等国际航空寄递巨头还存在较大差距;城乡物流发展不平衡问题还较突出,农村物流发展投入不足、发展滞后;智慧物流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信息互联互通水平较低,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等亟待解决。

  公路货运物流承担重任

  主持人:请分享公路货运物流的重要性、发展现状以及疫情防控地区保障物流供应链畅通方面遇到的问题?

  宿凤鸣(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公路货运物流是供应链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系统发展迅速,与铁路、水运相比,公路运输效率相对较高,同时由于其在“最后一公里”中难以替代,极大承载了物流运输的货物量,是我国物流中最普遍、最基础的服务。2021年,我国公路货运完成营业性货运量391.39亿吨,在各种运输方式的营业性货运总量中达75%。

  近年来,公路和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规模不断扩大,且物流组织水平不断提升,总体能适应发展需要。目前,全国高速公路里程16.91万公里,饱和度为0.4左右(按里程加权平均),其中“六轴”主干线高速公路饱和度略高,达0.6左右,总体能适应未来10—15年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但也有部分高速公路路段已经或接近饱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协会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2年、2015年和2018年组织的五次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包括运营、在建和规划的各类物流园区达1638家,比2006年增长691%,其中约80.2%的物流园区交通主导方式以公路为主。公路物流是我国物流业最大市场,参与者众多、市场化程度高、标准化程度高,市场主体结构也逐步呈现规模化、规范化发展趋势。但是,我国公路货运物流在高质量发展方面仍存在诸多瓶颈。

  一方面,基础设施需进一步优化。我国普通公路技术状况较差,交通饱和度较高。从技术等级看,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等级比重为70%,西部地区刚达到55%,仍有提升的必要。从路面状况看,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优良路率为84%,也需要进一步统筹优化,且其交通饱和度也远高于高速公路。同时,城市公路货运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仍然突出,亟需进一步优化城市道路功能,处理好货运物流与客运分工配合等问题。我国很多公路枢纽园区物流服务功能也相对较弱,需进一步提升集疏运、换装换载和信息服务等功能。

  另一方面,物流组织水平有待提升。2021年全国载货汽车数量为1173.26万辆,但这些运力组织化程度较低,5辆车以下车队车辆数占比90%以上,且行驶效率不高,60%车辆月均公里数低于5000公里。公路货运物流领域中,虽然快递市场头部企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零担市场也逐渐出现新的全网型企业,但整车市场需求以小客户为主且运力组织化程度较低。未来,互联网应用将进一步推动形成“车—货”“车—人”匹配环境,需结合运输场站、物流园区等节点系统形成的网络化运输资源,进一步构建强大的线上线下互动服务网络,并与铁路、水运等有机衔接,实现基于节点设施物理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网络的规模物流。

  今年上半年,我国疫情多点散发情况持续存在,公路货运物流历经一场大考,同时也暴露出保通保畅存在的问题。

  首先,面临一定的需求不足风险。受疫情影响,尽管以“无接触配送”见长的O2O到家业务、社区团购等快速增长,但受工业制造等企业生产遇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断影响,生产领域物流需求有所放缓。

  其次,物流企业成本高企,预防性消杀、货物监测、配合检查等成本较高。截至今年4月,全国总共设置11219个公路防疫检查站,但检查站执行政策不统一,数据也未实现互联互通互认,导致检测等防疫成本较高,甚至出现物流中断。同时,行业人力成本也持续上涨,部分地区人力极为短缺。

  此外,物流不畅等问题还反映出我国尚未形成统一大市场,存在一定程度行政区划割裂现象。从中长期看,应进一步加强一体化、无界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全程化、全局化物流组织水平提升。可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物流供应链建设,实现全国统一大市场“车—货—人”匹配互认;还可在线建立全国统一的货运人员和货物疫情相关检测异地互认机制,形成全国统一通行码等;发展甩挂运输与多式联运等,进一步优化我国公路货运物流运转,推动供应链高质量发展。

  全方位提升货运物流效能

  主持人:推动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应从哪些方面着力?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