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ion Energy是一家美国公司,总部在华盛顿,创始人曾在美国能源部从事聚变项目研究。去年11月刚拿到了超5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Facebook联合创始人、Open AI首席执行官等。它承诺2024年展示核聚变产生的净电力,生成10年进行商业电力销售。
TAE Technologies也是成立于1998年的美国公司,总部在加州的Foothill Ranch,现已拿到8.8亿美元融资,创始人说,“企业能建造的设施不比国家逊色”。
“永远的30年”
关于可控核聚变,科学界有个梗,那就是实现它永远需要30年。
米磊认为,现在的商业可控核聚变就像马斯克当年做小卫星一样,“当我看到可以改变世界的技术就会眼前一亮,商业实现也许需要20年,但是坚持去做,技术上10年可能会有大的突破。”
海外不少创始人认为人类将在2030年左右首次实现基于核聚变的商业电网,2040年左右将首次可实现核聚变能源在空间推进领域中的应用。TAE Technologies首席执行官Michi Binderbauer说,“我们很有可能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实现这个目标。”
几位在创业公司就职的聚变研究人员说,“私营公司说10年内就能成功,只不过是为了吸引投资者,10年内实现聚变商业化的想法过于乐观了。”
星环聚能的技术负责人谭熠则说,需要“较长的建设周期”和“较大规模的投入”才能实现商业化落地,没有明确表示过时间。
英国核聚变工业协会在英国的公关部总监Windridge同时也是一位等离子体物理学家,“我相信它就要实现了,这个难题迟早会被攻克,结果将是革命性的。”
顺带提一句,刘慈欣的态度更不乐观,预测的时间更长。他说,核聚变有个“50年定律”,从氢弹诞生到现在,你问科学家可控核聚变用来发电什么时候能实现?他们都说是50年,到现在你问他们,还是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