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上市,能成为威马汽车的“续命稻草”吗?

2022-07-11 11:54

  但是从市场的客观现实来看,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反而是定价3万的五菱宏光和定价30万以上的特斯拉销量占比最高。

  这一点在小鹏汽车身上也得到验证,小鹏第一款车G3,定位于威马初代产品EX5接近,官方指导价格为16.89万元到20.19万元,年销量为2.97万辆;相比之下,售价在27万到37万,价格定位更高的小鹏P7,销量反而达到了6.06万辆。

  无独有偶,威马汽车曾一度试图通过发力网约车市场,抢占短期内“来钱更快”的B端市场,从而一度忽视了对于长期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C端市场。而结果就是,威马汽车在2021年的平均单价仅10.73万元,远低于另外三家。

  可惜的是,低价也没能帮助威马换来更高的销量,2021年威马汽车共卖出4.42万辆,尚不及“蔚小理”的一半。但站在个人车主的角度也不难理解,谁会愿意花大价钱买一辆 “网约车同款”呢?

  基于此事实,威马上市后,应该怎么走?

  事实上,虽然威马面临巨额亏损,并且销量一路下滑,但是如果成功上市,说不定能就此迎来转机。

  首先,如果威马能够成功上市,就可以部分解决资金链问题。参考“蔚小理”上市的股价市值,可以看出资本对新能源还是比较看好。而资本之所以看好新能源,是因为特斯拉的万亿市值已经证明市场可行性。且在“双碳”政策下,未来我国对新能源市场的支持只增不减。

  其次,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总销量超过270万辆,渗透率仅为12.8%,像“蔚小理”这样年销量接近10万辆的新势力,市场份额均不到4%。

  根据预测,202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到36.2%,年销量超过830万辆,假设某个造车新势力届时市占率达到10%,其年销量就将达到83万辆,与目前的头部造车新势力销量相比,市场潜力巨大。

  因此,正如威马创始人沈晖所言,目前整个新能源汽车的赛场还处于上半场15分钟不到,远没有到分胜负的阶段,在这场造车马拉松里,谁能笑到最后还尚未可知。

  所以,威马汽车一方面需要守住基本盘,深耕C端市场,在主流市场继续维持销量增长;另一方面,“摆脱”对百度的汽车智能技术依赖,提高自身的研发投入,实现真正的科技惠普,打造更深的技术壁垒,将产品力走向高端化。

  正如文章开头Jason所顾虑的,“购买威马汽车后,希望不会为充电桩而烦恼”。

  放眼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不会再有一招鲜吃遍天的机会。威马汽车想要突围,不论是技术、产品力还是服务、消费体验,都需要打造自身的竞争力。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如何满足终端用户的多元需求,将是威马汽车面临的重要考验。

  商业就是这样。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