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循环利用这一细分市场发展空间广阔。从大的方面说,形成精细化、智能化、高值化退役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体系,可以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和行业健康发展模式,应加强下游报废拆解环节建设,形成有机闭环,促进动力电池产业全价值链发展。
从环保角度来说,动力电池,如锂电池内部采用大量重金属,需要科学、严格、规范的回收处理流程,否则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拆解动力电池,自然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件,首先要有技术,有资质,如环评,安评。动力电池,通过放电、机械破碎、干湿法处理等方式,提取出贵金属、塑料等可循环利用部分,做到每项资源物尽其用,据说动力电池可拆成7类物质。
从战略方面说,打造材料闭环,减少对于具有战略意义的材料进口的依赖性,可切实解决战略原材料稀缺等问题。
对于我国电池行业来说,锂资源的供给紧张,对外依存度超85%,金属镍、钴已是卡脖子元素,钴在中国是没有的,而镍在中国的产量也十分稀少。而我们的老大哥——主流动力电池——三元锂电池的生产不仅需要锂,而且需要用到金属钴和金属镍。
动力电池再生利用,有助于减少对锂、镍、钴等原料资源开采的依赖,在今天,更有现实意义,因为,这些电池用金属原材料已涨到离谱的高价。
大家知道,汽油用了后就没有了,然而我们——动力电池,里面绝大部分材料都是可以循环利用的。宁德时代旗下的邦普循环,掘金废旧动力电池,对镍钴锰的回收率已经达到了99.3%,锂的回收利用率也达到了90%以上。
回收的稀有金属,将重新运用于新的动力电池,从某种意义上说,相当于我们退役电池的浴火重生,将在新的轮回中实现自我。
锂离子电池里面的一些钴、锂、锰的元素,回收起来从技术上来说能成立,但是目前它不合算,下一步需要攻克高成本的难关,需要技术突破。
对于动力电池,金属资源具有关键性,为了减少对贵金属材料的依赖,新兄弟,钠、钒电池出世了,虽然目前蹒跚学步,未来一定会独当一面的。
钠离子电池站在“锂电池巨人”的肩膀上,两者工作原理一致,生产工艺也相似,但资源丰富,成本低廉。这个新兄弟——钠离子电池的应用范围丰富,从低端乘用车市场、商用车市场到储能都有量产化的相应场景,将逐步分担磷酸铁锂电池的重任。
至于钒兄弟——钒电池,成本最低,循环次数非常好,安全性也不错,主要缺点就是能量密度特别低,因此身体特别大,类似一个大的集装箱,恐怕不能上汽车,只能用于大型地面电站储能领域。
未来,我们的兄弟还会更多,因为电池路线多元化是新能源时代的发展趋势,但对我们退役后的安置,应该也必须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