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极兔在攻城略地时,另一边是百世持续亏损、负债累累。2021年10月,极兔将百世快递收入囊中,“极兔+百世”意味着可以拿下中国快递行业接近14%的市场份额,并且也有助于极兔借助百世的固有资源打入淘系。
三板斧之下,极兔最终在快递行业异军突起,短短一年多时间,终究还是在中国快递行业的铜墙铁壁中“渗透”了进来。
表面上看,收购百世是极兔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里程碑事件。极兔的规模体量一下子实现倍增,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跨越,这也是极兔估值上涨的另一层逻辑。
但问题在于,不同于其他行业的多元化异业收购,或者是帮助企业自身补足短板的收购,快递行业因其重资产运营和网点广泛布局的特殊性,导致极兔在两者业务高度重合,并购的难度无异于再造一个极兔。
作为对比来看,近年来快递行业的另外两起并购:一是顺丰收购嘉里物流,后者是港交所规模最大的国际物流公司,其也将帮助顺丰在内地及港澳以外扩展业务;另一起是京东物流收购德邦快递,而德邦曾经是快递行业的“零担之王”,其也将不断完善京东物流的快递版图。整合难度远远小于极兔快递。
于极兔而言,从两网整合的长期来看是利好,但从短期来看全是荆棘,极兔和加盟商、快递员之间的利益纠葛和矛盾是可以预见的“剪不断理还乱”。
这也可以解释,为何根据国家邮政局网站披露的2022年一季度快递服务满意度调查,极兔速递的得分位于最低档,排名垫底。
三、快递业只有脚踏实地,没有出奇制胜
极兔被绊住脚,但整个快递行业却都在快跑。
目前,整个快递行业的竞争格局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梯队,顺丰和京东所处的第一梯队,三通一达所处的第二梯队,以及极兔快递所处的第三梯队。
从第一梯队来看,正如前文提到的两起并购,顺丰开始由快递企业转型为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京东物流则不断丰富大件服务的羽翼,完善上游物流运营、快递、快运和即时配送的拼图。
而从第二梯队来看,三通一达的竞争优势过去一直都是价格,但同质化的服务和粗糙的价格战难以形成长期竞争力。因此,完善物流链路也成为几家企业目前的发力重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低端快递领域,三通一达现在以及未来都将是极兔的有利的竞争者。但当极兔困囿于“两网融合”时,第二梯队已经开始一边持续修炼内功,另一边着眼于“远方”,寻求各自的长期发展突破点了。
在主营的业务上,三通一达纷纷重点发力提质增效,并把关键点落在了数智化上。
何谓“数智化”?它指的是,快递系统和及产品精准化、运输的智能化和枢纽的数字化。简而言之,对企业而言,就是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极大地提升操作效率,降低单票成本,提高业绩上的利润。
通俗点来说,对于普通消费者,感受最深的就是更为精准的时效保障,更低的货物破损率,以及更为贴心的按需送货上门等。
在差异化的发展上,韵达近年来的资本开支主要用于分拨中心、自动化设备、运力运输提升,以及科技研发上,将快递业务流量蔓延至供应链、冷链、国际等业务市场;
圆通在积极的布局货代和航空业务,截止2021年末,公司自有航空机队10架,是通达系中唯一一家拥有航空公司的快递企业;
申通则选择在相关产业带打造产地仓业务,为商家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并通过新业务切入电商进场业务,进一步扩充快递业务生态。
除此以外,各家也都在发力更高端的快递产品,比如中通推出了快弟网络,圆通推出了圆准达、韵达推出了智橙网等。
无论是主营业务上构建护城河,还是差异化竞争,亦或是推出高端的快递产品,伴随着快递寡头的诞生,极兔想要向市场要份额以及要利润将是越来越难的事情。
换而言之,当快递行业形成一定的寡头格局,享受规模优势带来的低成本,极兔已经很难通过价格战和并购再创造“奇迹”。
正如当初投资圈掀起的“新消费要颠覆一切老消费”一样,当潮水褪去最后还是要回归到“客观规律”上,即走向成功绕不过时间这座大山。
极兔以2年多的时间达到了“日均订单达到4000万”这个阈值,跑赢了“三通一达”,这确实值得肯定。但从“0”迈过“1”之后,还有很长的一段从“1”到“100”的道路,而在这条道路上,快递行业的老人们已经走了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