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市场,特别纳斯达克,门槛低,时间短,融资简单,更有一个重要的特别点是:连年亏损的企业也可以上市,这在A股原则上是不可能。
美国市场,其实非常适合那些高速发展,但是一直亏损,同时又非常需要融资的企业。连年亏损的百世物流短期内很难在国内完成上市,在美就从容上了市,虽然现在市值跌得惨不忍睹。
也就是说,会讲故事的人,给投资人和股民能描绘着明天的愿景和潜力的公司,就可在美股上市成功。
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美国的资本市场和投资者熟悉高新技术,对医药生物、互联网科技,智慧物流装备企业等成长性较高的企业估值相对较准确,也对其有精准的价值定位。
然而,今天,华尔街头上的光环正在逐渐淡去,加上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对于我国企业来说,不再是上市的首选地。况且,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市场,虽然还不是国际化的市场,但其体量已经非常大,再加上香港市场,这个规模也已经不小。
即使在当时,那些听起来冠冕堂皇的“赴美上市”、或许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美好。
去哪里上市是一个基于理性的判断,不仅基于对于企业当前情况的客观分析,更是对于未来前景预估后的一种选择。具体地说,企业选择上市地点都要整体考虑交易所对企业收入、盈利的要求,资本市场的估值水平,以及对品牌的影响,当然还有国际环境,经济大势。
最近几年美国逆全球化趋势抬头,对我国企业,特别高科技企业的打压,尤其是监管的严苛,使其吸引力正在下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是公司的问题,而是中美之间的事情。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美国资本市场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形势,美国明里暗里不断地打压中国公司成为既定方针,从前些年中美贸易战以来就开始了。此种打压,在美也有民粹基础,贸易战以来,美国国内一直有中国公司赴美上市时中国占了便宜,美方是在“养虎为患”的极端议论。
对我国来说,赴美上市,如果危害到国家安全,中国政府自然会出台限制政策,目前,中国政府对中国互联网企业赴美上市提出事前审批的要求,滴滴从美国退市就是因为涉及到国家安全。
断定中概股赴美上市的时代已经落幕还为时过早,但是,在当前的形势下,港、中是最受企业青睐的选择,相比A股市场,出于盈利、境外融资需要等各方面因素的考虑,企业还是会优先考虑港股作为上市地。
去年下半年以来,赴港而非赴美上市的国内公司数量就大幅攀升,港交所大有取代纽交所成为中概股首选上市地的趋势。香港上市,入市的门槛比A股低,还有上市时间的可控性以及再融资的便利。
香港上市后的再融资非常容易,通常是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不需要额外的行政审批,再则,融资手段极为众多,有人做过统讲,在香港资本市场,除个别年份以外,上市公司的再融资的规模都超过了首次公开发行的规模。
港股市场具有连接中国企业和世界投资者的桥梁作用,面向的是一个国际化的投资人市场,香港已成为汇聚国际投资者及内地企业的最佳融资平台。
近年来,港交所推出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为中概股回归创造条件,也为内地公司上市创造了条件,在2017年,推出了二十多年来资本市场最重大的改革——放行同股不同权架构的公司在香港上市,近日,中国证监会强调深化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合作,推进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落地。
也许,短期内香港股市还难以取代纳斯达克,港股的资金“池子”还是太小,到目前为止,美国仍是世界金融中心,美国资本市场是全球规模最大、最为成熟的资本市场,借其强大的资本市场网络,为上市公司提供更宽阔的融资渠道。
但是,相较于海外的交易所,香港对中国公司也具有天然的优势,被做空的机会很小,与市场的沟通成本较低,香港市场与内地的互联互通日益成熟。
今天,在香港市场,中资企业股票交易总额、市值占、新股集资等方面都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未来还会更多。
三、拟上市物流企业何去何从
智慧物流处于飞速发展的成长期,需要与资本市场的对接,需要加快上市的步伐。智慧物流,有依托外部资本力量迅速壮大的头部企业,榜样的力量,使不少高科技物流企业,紧锣密鼓地朝着上市的方向做着最后的准备。
上市,登上资本证券市场,是众多企业的出道之路,近年来,物流电商企业前赴后继,走上这条资本之路。
中国广阔的市场为物流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物流企业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有特定的优势,而高科技物流装备企业,在终端产品的设计能力、推出产品的节奏、成本的控制、应用场景等方面都有不可比拟的竞争力,无论对哪个资本市场,都是最好的投资标的。
2022年是物流企业上市的关键一年,截至目前,仅已透露上市意向的企业就有20多个,加上涉及智慧物流的就更多。这两年,也是智慧物流装备企业上市的高峰期,海康机器人、极智嘉Geek+、科捷智能、中邮科技、北自科技、旷视科技、欣巴科技等都计划2022年进一步推动上市进程。
对于拟上市的物流公司,特别是高科技智慧物流公司,赴美上市还是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答案是否定的。
《外国公司问责法》要求中概股提交的审计底稿,包含公司最基础财务数据,对于赴美上市的物流企业来说,手上握有物流数据、用户数据,关乎我国公共信息安全,《外国公司问责法》苛责的要求使得企业难以合规。
美国对中国有竞争力的智能物流装备企业,不仅是监管的打压,更是列入制裁清单进行打击,并且层层加码。
智慧出行系列解决方案,人脸识别、AR等人工智能领头羊的商汤科技;全球最大商用无人机制造商大疆;智慧仓储,物流场景的软硬一体化的旷视科技;末端无人化智慧物流体系的构建数字化支持者科大讯飞等高科技企业都在美国制裁名单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