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即时配送,悄然而至!

2022-08-19 16:07

  迅蚁的选择比较有代表性:2019年以前,迅蚁是在B2B2C和B2C的路径上发展的,在城郊它与中国邮政合作开通了第一条无人机邮路,在城市则是发力外卖和同城配送;2019年以后,迅蚁就将业务重点放在了ToB的医疗物资配送上,同年3月迅蚁发布“无人机医疗配送网络”,疫情期间开展医疗物资应急配送,并开始为医共体客户提供常态化样本空运服务。

  亿航是早年与大疆直接竞争后选择转型的无人机厂商之一,无人机配送正是其中重要一环。2018年5月,亿航天域获得全国首批无人机物流航线与空域批文后,就与永辉集团达成合作,在位于广州的超级物种漫广场店,以无人机+新零售的全新模式开始商业化运营,相较地面配送,时间可以缩短40%~60%,开辟了B2B2C的商业路径。

  有观点指出,无人机厂商通常缺乏内生性的需求提供支持,因而只能依靠具体的应用来落地商业化,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可行的盈利模式。

微信图片_20220819160525.jpg

  无人机配送:除了“快”更需要“稳”

  在物资运输压力剧增、无接触配送需求爆发的背景下,无人机展现出的便捷、安全、高效等配送价值令人瞩目。在不少业内人士眼中,未来无人机配送要想长远发展,除了“快”,更需要“稳”。

微信图片_20220819160528.jpg

  “无人机的安全性是消费者和入局企业关注的焦点。”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胜军介绍,从目前的无人机应用技术来看,在无人机故障或意外情况发生时,会触发自动返航操作,缓慢降落地面。即使无人机的自动返航系统发生故障,还可以通过备份的安全系统——弹出无人机降落伞来避免坠落对地面上人或物造成损害。

  无人机配送作为科技前沿领域,监管部门的及时介入、跟踪观测必不可少。刘胜军建议,监管部门应当强制无人机配送企业投保责任保险,为受损害的人员和财产提供保险保障。同时,无人机配送企业内部也应建立安全运营的制度、程序和标准,事先防范和事中对应急情况进行标准化干预,事后对受损人员与财产进行第一时间的赔偿。无人机配送企业应报备固定运营路线,可以中途变更但每次变更时应进行报备,这样可以实现信息的公开和交互,防止碰撞发生。

  让无人机配送商业化在我国尽快落地,还需要在政策完善与法律法规更新上及时跟进。深圳市司法局去年10月发布的《深圳市民用无人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城市中无人机的物流配送作出了明确规定。“这是无人机物流配送首次出现在地方立法中,意味着法律政策开始承认,无人机配送也有望从商业模式畅想,进入试点落地和逐步推广实施阶段。”刘胜军说。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