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饿了么一直在寻找其他的流量来源,支付宝、口碑、高德,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微信可以帮助美团成长,但是饿了么寻找的帮手,却一个都不能成功呢?
这里面,就有一个流量智商的概念,有些流量是聪明流量,有些流量是无效流量。
聪明流量的基础是算法,这一点,字节是鼻祖。除此之外,聪明流量还需要具备以下特征:
首先,聪明的流量自身要有生态。
微信之所以可以与美团互相成就,与微信的生态有很大的关系,本身微信就是利用社交形成一个可以满足人衣食住行需求的闭环空间,美团为微信提供履约,微信给美团提供流量,一拍即合,用户已经习惯在微信上解决一切问题,流量可以有效转化,所有的行为都可以在微信里完成。
而无论是支付宝还是高德,用户在这些软件里,只能解决一小部分问题,这些APP距离超级APP,还有很大距离。
但是,抖音目前已经具备了生态的雏形,可以说正在试图让自己变成第二个微信,无所不能,如今的抖音,在用户数量和时长上已经逼近微信,但是距离微信的小程序生态,还有一段距离要走,饿了么的接入,就是一种完善。
其次,聪明的流量要有社交属性。
很多人,可能会忽略社交在流量转化中的价值,如果没有社交属性,其实流量很难快速扩散,拼多多就是充分利用了微信的社交属性,迅速占领了一部分用户的心智。
如今,美团外卖每次交易之后,依旧还有一个微信分享红包的接口,这是饿了么想都不敢想的福利。
虽然抖音自身的传统社交一直没有成功,但是视频博主与用户之间的评论区交互却一直很活跃,也就是粉丝社交。饿了么能不能利用这种美团没有享受到的流量,开发出适合自己的社交玩法,这值得我们期待。
当然,美团也宣布了与快手的合作。只不过,快手用户更多的在下沉市场,点外卖的频次本身就低。快手的流量规模,这些年与抖音是越拉越大,因此,与快手的合作,基本可以看做是美团对“饿了么与抖音合作”的一个防御措施。
最后,聪明的流量要有内容展现。
无论是美团,还是拼多多,在微信的流量上,基本属于技术对接,打通API接口之后,让流量基础建设得到完善,但是具体怎么玩,那就是自己的事情了。
但是抖音跟微信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具有更强的产品展现力,更适合刺激交易,这也是抖音流量跟微信流量的本质区别。
在过去一年里,抖音已经在探店为主体的到店业务对美团造成了实质性的冲击。
那么,如何利用短视频和直播来赋能外卖,这也许是饿了么接下来该思考的问题了。
谁敢说,以后你订了外卖之后,不能全程看到外卖小哥给你配送的直播呢?
总而言之,抖音需要自己的生态圈,饿了么需要自己的聪明流量,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可以玩出一万种创意;但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就是,胸怀是否足够大,能否真心接纳彼此。
另一方面,这几年日子并不好过的王兴,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如何接招,这将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商业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