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最初推出新能源货车时,黄刚听到最多的反馈是,“大家都认为,一天一充麻烦。”他讲到,如今在200公里左右的同城货运场景下,“白天使用,晚上回家补补电”的充电频次大家也接受。
黄刚曾经就城市内新能源车的用电、换电做过研究,他发现,城市配送、物流货运这一场景下,为了更大的确定性,还是走纯电路线更为合适。对此,王健则呼吁,城市建设应更为注重和投入充电桩、能源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促进整个新能源应用环境的改善。
在同城货运的赛道上,新能源车会否有一天彻底干掉燃油车?对此,黄刚不予置评,但他个人对在城市内发展新能源的势头持乐观态度。原来,江铃汽车(000550)曾规划2025年的新能源车销量达400万辆,而这一任务提前了两年半完成。这让黄刚忍不住大胆预测,“2025年时,城市配送场景下的新能源车的比例,整体上会过半。”
物流货车新能源化的进程加快,直接影响到同城货运行业,最为直观的变化是,提供“绿色货运”服务的司机收入在提升。王健提取了今年1-7月以来,货拉拉平台上所有完单司机的流水,发现新能源货车司机的月均流水比传统燃油车司机要高30%左右,“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优势,不但会吸引司机做出选择,还会进一步激励平台发展新能源货车业务。”王健说。
据他介绍,货拉拉筹谋在新能源货车的智能化和数据化方面展开布局,未来可以进一步提升车辆在主动安全、路线规划、行车监控以及故障监测方面的配置水平,保障新能源货车的智能化水平;同时为了实现车辆数据与司机数据、订单数据的深度融合,以及在线化运营,平台还会对运营数据加以智能化技术分析,以更好地实现人-车-货的匹配。
“未来新能源货车在城市配送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不但可以推动‘绿色货运’产业向前、向好发展,还会对物流行业的效率提升起到一定的助力作用。”王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