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三季度期间,厂商们一直为了刺激市场动作频频,也在争夺者高端手机市场的份额。 三季度的一大市场亮点,是华为时隔两年更新了Mate系列,发布了新款旗舰机Mate 50,以卫星通信当作主打点。这款新机发布之后,市场又给予了该产品“理财产品”的称号,市场溢价一度高达万元。但这款4G手机带来的市场,被认为是有限的,有行业人士根据调研推测,华为 Mate 50首批到货线下的销售数据大概在50万-90万之间。不过,华为官方并未透露实际销售量。
苹果、华为正面硬刚高端手机市场之外,安卓阵营近两年一直在冲击高端市场,其中,布局折叠屏手机是高端化战略的重要突破方向。三季度期间,三星、小米、vivo都发布了折叠屏手机,其中,三星的Galaxy Z Fold4和Galaxy Z Flip4,价格分别为12999元、7499元起,小米的MIX Fold 2发布价8999元起步,vivo的vivo X fold+发售价9999元起。曾在去年底发布过折叠机的OPPO,也正在酝酿新一代折叠屏手机。 有报告指出,折叠屏手机是2022年增长最快的智能手机类别。据IDC数据,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折叠屏产品出货量超过100万台,同比增幅约246%,创有史以来最大单季出货量。各家折叠屏手机市场份额为华为第一,占比44.9%;三星第二,为22.2%;vivo第三,为11.9%;小米第四,为9.3%;荣耀第五,为7%;其他共占比4.6%。 折叠屏手机只是高端手机市场的一部分,安卓厂商冲击高端化,但依然道阻且长。
“双11”手机厂商集体降价大促销,尤其是安卓厂商的多数旗舰手机价格下调超过千元,其中有厂商们想提升业绩的因素,但市场也有观点认为,前两年安卓厂商们冲击高端太过于激进,降价促销实则也是厂商们的高端产品在“挤泡沫”。 但无论如何,三季度厂商们的表现也表明,尽管刺激市场的动作频频,但都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市场现状。
手机市场还会好吗?
短期来看,行业对于出现明显的回温没有信心。四季度已经过了三分之一,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并未减弱,全球经济下滑尚未迎来拐点,消费者的消费动力也没有明显改观。 潮电智库董事长孙燕飚对深燃表示,短期内手机市场出现明显回温,基本不太可能。“估计2023年都难以回暖,复苏最早也要到2024年。”
当下的“双11”大促,是厂商们今年冲业绩不得不把握的节点。孙燕飚指出,抓住这个促销节点,对于手机市场的复苏而言,可能没有太大作用,但是至少可以用来保住基本盘。 外部环境不太友好,厂商们的战略步伐也不敢过于激进。即便是苹果,据库克透露,未来也要放缓招聘速度。有观点认为,iPhone 14的发售要比iPhone 13早将近10天,这意味着,四季度的市场需求或许在三季度已经提前释放,iPhone 14在2022年四季度的增长或许难以超越去年。
而且,苹果对iPhone 14系列产品组合进行优化,砍掉mini,增加Plus版本,并将入门级和Pro系列产品的性能差距拉大,但这一策略并没有成功。分析师郭明錤就曾透露,iPhone 14和iPhone 14 Plus两款产品的销量都严重低于预期,可能会成为史上销量最差的iPhone。 安卓阵营们面临的挑战更甚,市场低迷的增长压力、成本上升的价格压力,是厂商们时刻背在身上的大山。
长期来看,手机市场格局的洗牌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今年,魅族手机被吉利收购;黑鲨被爆料曾尝试进军VR领域,近期曾大幅裁员。去年,华为退出手机市场前五行列,成为“others”玩家;荣耀逐步回归;一加回归OPPO。再往前,曾经的明星选手诸如锤子科技、金立手机如今都已经销声匿迹。 有人已经开始怀念曾经手机市场的热闹。
最近,“2020年的手机有多卷”这一话题还曾登上热搜。 一位数码博主提到,和今年手机市场的平静相比,2020年,还曾是风起云涌的一年。当下一些已经普及的手机技术,诸如高素质屏幕、高刷新率、百瓦快充、线性马达、甚至双扬声器,出现可能都比较早,但基本都是在2020年开始大规模普及的。
这些微小创新无法成为绝对优势的护城河。当下的手机市场寒冬,是一轮考验,但也将是一轮新的洗牌。在手机市场这个存量市场上,用户争夺战从未停止。厂商们最重要的是维护自己的基本盘,不被时代的潮流拍在沙滩上。 各手机厂商也早已有不同的故事方向。
外界对华为和小米的关注点转移至手机之外的新能源汽车。OPPO、vivo和荣耀的重心还在手机,不过关于OPPO、vivo造车的传言也都不少,前者近期已经和一些汽车项目合作,但后者的策略一直不是那么激进,手机业务也是如此。而背负着“收复华为失地”使命的荣耀,在国内攀升至第三后,还要寻求在全球市场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