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MR的必修课:在中国市场重新定义「机器人」

2022-11-08 10:21

  一方面,中国作为一个复杂的综合性大市场,行业分布广泛,仓储流程繁琐,通用的硬件很难满足各行业、各场景的具体需求。对此,国产AMR品牌的策略大多很明确,即提供通用的硬件,在软件层面去进行个性化定制,调配不同的程序去满足细分场景的需求。

  在这一点上,Syrius炬星对自我品牌的定义很有趣,明明是做机器人的,但其更多认为自家是一个以软件与数据为核心业务的公司——软件和数据才是核心,机器人只是服务的触点,可以是AMR,未来也可以是其他概念的机器人。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的实用导向主义非常强烈,很多企业并不关心厂商能提供什么样高能的机器人,重点是能为其商业场景带来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像极智嘉为上海西门子开关提供的方案就很典型,这是一个多机器人集群调度方案,由智能搬运机器人MP1000R、拣选机器人P800R 、四向车穿梭车机器人X1200以及货箱机器人RS2协同完成。

  在这个过程里,企业客户对单一机器人产品的关注度就不在于其本身的硬件能力,而是其放置在商业场景内所能带来的效益与价值。根据反馈,在采用极智嘉的方案后,上海西门子开关的存储面积扩增超3000㎡,产线配送准确率 100%,从原料仓到产线全流程均实现了自动化。

  这才是企业关注且想要的,市场需要看到解决方案所带来的最终价值。因此,即使是以软件和数据为品牌核心的Syrius炬星,也是在主推以AMR为基础的行业解决方案,通过与中通云仓科技、酷乐潮玩、递四方等合作的案例,向市场传达了一个非常明显的“有效信息”——引入了AMR机器人作业,即可以实现2-3倍的效率提升以及30%的人力节省 。在务实的当下,Syrius炬星的价值导向也较为明确,即聚焦在其方案“投入小、见效快”的优势上,以期抓住企业自动化转型的“痛点”。

  纯粹的机器人公司很难在这样的产业环境和商业诉求下存活,即便当前AMR大有取代AGV的趋势,但同样的道理,也不见得AMR就是机器替代人工的终点。

  国内的产业可以接受“揠苗助长”的结果,但前提是实用与进步。国产AMR厂商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不被定义,硬件、软件、云服务以及更多的新业态或许都得去尝试。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