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仓储物流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2-2029年)》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物流仓储设施达到9.6亿平方米,仅次于美国的12.5亿平方米,不过近乎日本的两倍,远远高于澳大利亚的0.4亿平方米、韩国的0.3亿平方米、印度的0.2亿平方米、新加坡的0.1亿平方米。
就人均仓储面积而言,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不小差距。当前日本、美国人均仓储面积分别达到4.0平方米/人、3.8平方米/人,而我国约是其的六分之一,仅为0.7平方米/人。同时在物流仓储费用方面,2021年我国仓储费用成本占GDP比重为5.0%,对标美国2.1%、日本3.0%,我国物流仓储成本远高于发达国家。
“仓储物流本占GDP的比重越低,代表发展水平越高。”旷视科技相关负责人刘立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相较于美国、日本,中国的仓储物流效率仍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刘立峰表示,旷视致力于将人工智能与物流自动化技术结合,提供软硬一体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智能立体仓库系统(AS/RS)、自主移动机器人系统(AMR),并通过智慧物流软件平台“旷视河图”(AI)进行整体的协同调度。
以旷视科技与无锡梦燕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合作的仓库为例,相比于旧仓库,新仓库在每日可支持出货量提升5倍的情况下,仓库空间利用率提升3倍,人员减少40%,并且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拣选人员微信步数从过去5万步/天减少到2万步/天。
近年来电商、第三方物流行业稳健增长推动了仓储物流蓬勃发展,我国仓库供应资源不断优化。截至2022年5月,国内仓库资源覆盖城市较2021年底新增5个,仓库园区增至8060个,其仓库总面积达到3.63亿平方米。
“疫情以来,整个物流行业对于自动化、智能化的投入出现了一个井喷的状态。IoT硬件在物流全产业中的应用是仅次于制造业的。”菜鸟CEO万霖在2021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表示,物流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已经到来,菜鸟将把核心资源全力投入在物流新赛道的开拓上,专注增量创新,帮助实体经济降本增效。
万霖认为,物流的增量赛道主要在三个方面:物流数字化智能化将大大加速;消费者供应链将加快升级到产业供应链;中国物流企业会越来越多参与到全球物流搭建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