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的平台扩大了高等学校科研开发的领域,为学校结合自身人才、学科、技术优势,选好高层次、高起点的研究课题进行攻关提供了条件,随着科技成果工业化周期的不断缩短,产品更新速度不断加快,这为高校科研工作适应市场需要,加快技术创新起到了催化作用。同时借助高校的科技资源,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能力,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力求开发个性化高质量的物流服务。
三、汽车物流产学研结合内容
早在2007年长春一汽国际物流中心(FAW-ILC)与吉林大学交通学院就校企合作事宜达成一致意见,签定了校企合作谅解备忘录,并就以下条款达成共识:
①在FAW-ILC建立“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教学实习基地”,并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为其安排物流工程专业学生到“基地”实习。
②根据FAW-ILC的实际需要,学院可选派部分研究生、本科生在假期和作毕业论文期间在甲方进行实习工作。
③对于促进学生加强专业知识认知度性质的实习,FAW-ILC无义务向实习人员支付实习期间的任何报酬。对于进行较长期实践工作的实习学生,依据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作业绩,对其支付实习津贴。
④结合FAW-ILC生产需求,双方合作选择课题进行项目研究。项目研究的费用和研究成果双方协商分担和分配。
⑤学院要对在FAW-ILC进行短期实习的学生的安全进行负责,在其实习前要有安全教育。
⑥学院和FAW-ILC之间进行必要的学术和生产交流,学院根据公司的实际需要对公司人员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培训费用等问题双方协商决定。
2008年底FAW-ILC通过中国物流学会批准成为了首批产学研基地,在继续以上合作的同时还承担以下工作责任:
①学会及有关部门重点科研项目和研究课题;
②为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提供物流方面的咨询服务;
③开展业务培训,接受实习、实训;
④组织国内外物流学术理论交流;
⑤支持物流新技术的试验推广;
⑥作为国内外同行考察学习的重点接待单位。
四、产学研合作状态
1.2009年汽车物流产学研基地申请学会课题:“如何提高汽车生产物流服务的客户满意度”,论文《如何获提高汽车生产物流服务的客户满意度》获学会2009年论文三等奖,该课题同时作为吉林大学09年本科生毕业研究方向,书写了《汽车生产物流客户服务水平提高途径研究》等优秀论文。同时将研究方法应用于实践中,力争进一步提高汽车生产物流服务的客户满意度。
2.因产量提升,FAW-ILC为提高配送节拍,提出大众二厂总装入口更新改造项目,吉林大学做相应仿真研究。
3.2008年吉林大学为FAW-ILC做大众公司长春地区供应商集合并运输规划,2010年将进一步开展华北集拼中心的集合便运输规划,如何寻求最优的运输成本和最优的客户满意度是进一步需要探讨的问题。
4.吉林大学配合FAW-ILC做大众公司百万辆项目CKD二期汽车产前物流自动化应用做可行性研究,验证如何将先进的自动化拣选技术与复杂的汽车产前物流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准确度。
5.FAW-ILC制定接待实习生的管理要求及见习规定,以规范支援性实习学生的管理与评价工作,并定期接收实习人员。
实习需求需求确认签实习协议劳保用餐手续实习前培训安排实习工作实际工作计划与总结实习工作输出双方交流促进成果评价实习计划书技术部人力资源部技术部综合管理部技术部实习生技术部实习生实习生技术部技术部相关部门修订实习计划书;存档实习生签实习协议劳保用品借用申请;用餐卷申请公司管理规定培训;安全教育培训分配工作组;要求工作写实并汇报实习工作中的实际工作计划与总结或填写技术部周报的内容每周输出工作内容并进行汇报相关课题报告、技术方案、科研论文等工作成果的输出与汇报交流成果双方共享,实习生遵守保密规定技术部员工参与科研课题论文的研究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培训技术部协助实习生提高实践认识,并促进其课题研究及论文写作进行实习期项目课题的输出成果评价实习生交流资料、科研论文资料评价针对实习生输出成果及其评价结果,技术部可通过项目补助支付适当报酬流程环节文件及要求实习生相关者。
6.培训合作:
FAW-ILC提出公司的物流培训需求,交通学院就物流系统仿真、物流运作管理、物流系统数据库技术、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战略营销规划与控制、国际物流、项目管理、运输技术经济学、人机工程学等方面提供理论培训内容。
交通学院提出实训需求,FAW-ILC作为产学研基地,并指定有经验的物流员工作为实践导师进行指导,提供理论结合实际的平台,学会如何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同时将定期为学校开展先进物流信息系统讲座。
五、今后合作设想
1.国际物流中心根据用人计划针对吉林大学物流工程专业有意向到公司工作的部分学生进行专项培养,为公司提前储备新生力量,同时解决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2.在与交通学院紧密合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其他相关院系的合作开展,例如同时开展与生物学院出口包装专业的产学研结合,与自动化、计算机、质量等专业的进一步加强联系,提供更多的物流产业相关辅助专业的实习、实训平台。
3.学校和公司相关人员共同进行公司以及学校的新项目、新课题研究,促进双方共同进步;
4.公司创造合适的工作岗位给研究生、本科生以及其他需要实习的学生,在学生进行校园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其实践能力的锻炼;
5.定期展开物流产学研基地研讨会,对已合作项目跟踪进展状态及困难,同时及时沟通学校的新的实验实践需求,企业新的更新改造,技术创新,信息系统需求。加强校企合作的沟通效率,真正实现资源共享,达到校企互赢。
6.除此之外还可以尝试以下合作方式:
一是“校企互动式”。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参与学校的部分教学计划制定,并指派专业人员指导学校的专业教学。
二是“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把培养学生的模块分解,将专业知识教育放在校内,把与企业接轨的实践培训放在企业。学生通过学校-企业-学校循环的学习,在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上能不断得到提高,企业也可在培训当中选取适合在企业发展的人才,为企业以后的人才引进打下基础。
三是根据2009年国家新的研究生政策,吉林大学物流工程等专业会有部分特殊研究生,这些研究生的学制是两年,其中一年时间在校学习,另外一年时间在企业进行工作。据此,FAW-ILC可以为这部分研究生提供一年的工作岗位,并在此过程中培养自己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