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团零售的智能仓内机器人为例,从仓库分拣业务场景入手,智能仓相继完成了智能冻品分拣到线、智能双层分拣到团、AMR(自主移动机器人)等技术落地。借此,美团明日达超市仓储物流技术不断升级迭代。
即时零售业态的迅速发展,让小米手机“30分钟送货上门”的订单量提升显著
美团的智能仓,对内可以提高作业效率和仓库利用率,降低分拣差异率,对行业可以逐步沉淀形成满足海量业务、高效运转的仓配软硬件系统和一体化数智化的解决方案,通过应用落地反向驱动仓储机器人行业发展。
截至目前,在包括生鲜食杂在内的超市品类业务上,美团买菜的履约时效等同于叮咚买菜、朴朴超市等。在全品类业务上,美团闪购的履约时效为全行业领先。
然后是深入供应链的能力。
传统零售的供应链,有多个供应链环节,最终售价往往比出厂价高约50%。一部分原因是,终端卖场要向供应商收取入场费、陈列费、新品费等,这是前者重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
Costco就通过直采省去经销环节,大部分商品从外部厂家直采,生产商直接发往仓储门店或先运送至中心仓,再发往各仓储门店。因品种少、采购量大,Costco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强,且Costco对供应商的选择比较分散,单个供应商的采购占比较低,对Costco影响较小。另外,Costco还开发自有品牌Kirkland Signature,建立面包工厂、肉类工厂、包装中心、中央药房等。
美团明日达超市也有多种自有品牌模式,即通过为平台用户定制特殊尺寸、规格产品,或者通过品牌联名、代工等方式,产生符合平台用户高频、刚需、低价的产品。
明日达超市的商品品质正是取决于供应链建设,生鲜作为社区团购的核心商品,品类繁多,储存条件、产地也各不相同,对于社区团购平台供应链的建设和管理要求极高。因此,对于平台来说,一方面,需要加强冷链建设和布局;另一方面,需要与上游供应商紧密合作。
建设冷链体系,是明日达超市保障生鲜品质的必经之路。一直以来,中国生鲜品类物流应用比例较低。据艾瑞咨询,2018 年中国果蔬类产品冷链物流应用比例 25%,肉类34%,水产类 40%,远小于发达国家的冷链应用比例 90%以上。相关公司也有进一步布局,美团和拼多多对于社区团购业务持续投入,将进一步加强对于冷链和物流的建设,防止农产品变质。
涉及到庞大的末端服务网络,有了扎实的履约和供应链作为“地基”,零售的“大厦”才能稳固屹立。
要流量还是做零售?
美团做即时零售,意在下一个阿里或者京东?从目前看来,答案是否定的。
区别于上一个阶段的零售电商,美团不再追求流量和规模效应,而是更看重传统零售行业强调的服务和履约能力。
从本质上来看,电商追求的是规模,不管是用户数还是SKU的数量,追求的是“万有商店”;但传统商超追求的是“为本地居民提供差异化服务”。
例如,沃尔玛追求的是“天天平价”,强调的是依靠供应链管理能力和商品运营能力来让本地消费者“得到超低价”,而美团则是通过对即时物流的投入建设,让居民享受本地零售的“即时可得”。
在即时零售这一战场,履约能力是美团的核心竞争力。美团拥有遍布全国的配送网络和高效的履约能力。因此,在配送方面有强大的优势。与此同时,多年深耕本地零售的体系,使得美团有能力通过数字化运营和线下业务发展为商户赋能,积累了最大的本地商户基础和跨类别的多样化供给。
美团即时零售业务闪购日订单量于今年七夕节时达到970万单的新高
以美团买菜为例,据虎嗅报道,北京朝阳北路附近的“美团买菜”提货点,早上6点多,货车已经把一天的货物送来。在印着美团LOGO的蓝色转运箱中,装着很多蔬菜之外的商品:脸盆、料理机、烤肉架、猫砂、面膜、桶装矿泉水……
几年前,这个提货点还只是一个“蔬菜水果集散地”,骑手往来运送的也多为蔬果。如今,这个提货点变成了一个大型“杂货铺”,骑手会运送从蔬果到乐高玩具的各类物件。
在距离这个提货点295公里外,石家庄一位零食小店老板在选择入驻美团后,开始了对门店的“颠覆性改造”。他一口气采购了十几个货架、又招聘了8个分拣员。经过这番改造,原本的零食小店变为了一个“线上迎客”的杂货铺:SKU从原本1000余个,上升为3000多个。
总的来说,美团的零售业务相当于两类“超市”,一是由美团优选为主的“明日达超市”,另一个是由美团闪购、美团买菜为主的即时零售。二者搭配,几乎包揽了大部分人的即时紧急需求和次紧急生活需求。
对商超便利店来说,即时零售帮他们插上了“翅膀”,减轻了对门店选址的依赖,降低了获客引流压力,大大拓宽了覆盖人群,提高了服务能力。实体行业升级有了新解法。
美团称自己是一家致力于满足消费者确定性需求的本地连锁科技零售企业。未来,进一步扩大供给、降本增效,让用户体验升级,让商家扩大收益,解决零售领域“从无到有、从有到好、从好到精准”的三段道路,是美团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