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衣库,4年在中国赚了200亿

2022-12-20 16:44

  即使面临成本上升等挑战,优衣库依然选择加码中国市场的原因还在于,中国市场对优衣库变得越来越重要。柳井正曾说:“优衣库的成功,一半要归功于中国市场。”

  近些年,大中华区一直是优衣库除日本本土外的第二大市场。2022财年,优衣库大中华区实现营收5385亿日元,约占其总营收的四分之一。

  优衣库在大中华区的利润也非常可观,以2022财年为例,其大中华区经营溢利为834亿日元,折合成人民币约为42亿元。而2019财年到2022财年,这四年内粗略估计优衣库在大中华区赚走了大约200亿元。

  与之相反,近年来,国际快时尚品牌在我国市场节节败退,NEW LOOK、Topshop、Forever21等大批快时尚品牌退出我国市场,就连全球服装巨头ZARA在我国市场也表现平平。同行衬托之下,优衣库大中华区的日子就显得更加“好过”了。

  优衣库在中国市场能这么赚钱,离不开其一直以来的高性价比路线。

  柳井正的父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商人,柳井正大学毕业后就在父亲创办的西服店工作。西服虽然毛利高,但消费频率低,对店员的服务要求也更高,这让柳井正觉得卖西服像是等待远途订单的出租车司机,充满无力感。

  1984年,柳井正在广岛开了*家优衣库门店,不同于父亲的西服店,这家店采用顾客“自选”的购物模式,主打物美价廉。

  在之后的发展中,为了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优衣库又开始和我国的服装代工厂合作。可别小看全球生产这一布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耐克能超越阿迪达斯成为全球运动服装行业的老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耐克更早把生产线搬到了成本更低的亚洲,而阿迪达斯则一直在欧洲生产。

  更低的生产成本是产品“价廉”的基础,为了在此基础上要保证“物美”,优衣库也做了颇多努力。比如,优衣库在2003年还组建了面料团队,和*面料商合作。公司推出的摇粒绒、Heat Tech系列科技内衣,一直流行到了今天。

  上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增速开始放缓,消费自然受到影响,这时大众消费者会更加注重产品的性价比。主打高性价比的优衣库也就这样踩准时代的节奏崛起了。

  天风证券在研报中也提到,目前我国消费市场的消费行为整体更加理性,不再一味追求炫耀性消费。这给优衣库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除了高性价比外,优衣库作为日本品牌,跟ZARA等欧美品牌相比设计的产品也更符合中国人身材。而且,优衣库在产品策划上也很有一套。

  马岗认为优衣库的产品“从内到外、从老人到孩子,从男到女,价格幅度有高有低,面料、设计上也兼顾多样性。”在我国的服装品牌中,很少有比优衣库受众范围更加广泛的。

  虽然产品线涉及的受众人群广,但由于以基础款为主,所以优衣库的SKU跟ZARA等快时尚品牌相比更少。天风证券数据显示,优衣库的SKU仅为1000款左右,而ZARA则超过8000款。商品种类少,库存管理的难度自然也会降低。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