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轮的投资方除了IDG,还有腾讯身影。张峰现场表示,“目前多点员工超过2000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超过60%。C轮融资后,我们会有超过10亿元投入研发体系,用于零售联合云的持续迭代,用户体验的持续改善,以及零售领域的智能物联等新业务之中。”
单看上述发言会认为,多点Dmall早已“独立”,张文中二次创业走向成功。可事实并非如此,随着多点Dmall招股书浮出水面及港股IPO摆上日程,它们深层次问题逐渐暴露。
招股书显示,公司2019年至2022年1-9月,分别实现营收2.65亿元、4.87亿元、10.45亿元、11.02亿元。其中,零售核心服务云成为营收大头,占比从2019年的33.8%增长至2022年1-9月的58.1%。也就是说,多点Dmall主要收入构成是,卖系统和解决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营收稳步增长的多点Dmall,持续亏损。2019年至2022年1-9月,对应净利润分别为-8.30亿元、-10.90亿元、-18.25亿元,-4.81亿元,累计巨亏超42亿元。
在一位VC投资人看来,“科技公司烧钱是正常现象,独角兽都是烧出来的。”
四
科技公司烧钱不奇怪,投资人还会“逼着”创业者花钱,抢占市场份额当龙头老大。
可如果这个公司宣称“独立”,重度依赖老东家又巨亏,就有些匪夷所思了。
多点Dmall就很匪夷所思。因为,它们绝大部分收入源自“物美系”的关联交易,占比超70%。大客户物美的收入贡献占比分别为59.1%、54.5%、45.3%、44.4%。
张文中搞了这么多年的多点Dmall,最终要靠自己的“物美系”养活“亲儿子”,不免唏嘘。
烧着VC/PE的融资,吃着“物美系”救济,多点Dmall步履阑珊。
赛富投资创始人阎焱有句名言,“不以赚钱为目的的商业模式都是耍流氓。”
张文中豪情壮志外衣下的多点Dmall,这些年一直胆战心惊。从O2O、新零售,再到数字经济,看得出来,多点Dmall每一次转型实际上是在迎合风口与资本。
正如前文提到,张文中入狱期间,物美没了主心骨,勉强维持。他出狱后的最大遗憾是,物美没有跟上互联网滚滚向前的时代列车。对于物美失去的重大发展机遇,张文中心有执念。
以至于每一次新风口到来,多点Dmall都要抓紧迎合风口。虽然,没有一篇报道描述过张文中二次创业的真实心理状态,但他显然经历了“理想主义回归现实”的过程。
多点Dmall的频繁人事变动体现了这一层面。
早期,这家公司拥有“天花板级”阵容,五位联合创始人里,刘江峰、李文智来自华为,林捷来自京东,韩鑫来自唯品会,张峰则是物美电商事业部的核心人物,亦是张文中的外甥。
公司各种战略调整,迎接风口,原先五大联合创始人仅剩下外甥独扛大旗。张峰本就是物美旧部,使得多点Dmall很难摆脱物美烙印,而张文中的“独立”美梦也被现实消磨殆尽。
这种状态更像是“透着无奈的裹夹”——不服输,为了东山再起去“独立”创业,创业发现入了坑,越陷越深无法自拔,只能迎着风口走,搞来搞去仿佛回到了原点。
很多人感觉IPO能让创业者兴奋,多点Dmall的IPO完全就是硬着头皮上阵。一位媒体人表示,“眼下多点Dmall困难重重,竞品众多,IPO或许能给它们带来一丝希望。”
多点Dmall的希望,未来要靠股民帮忙实现了。